世界经济年中回顾与展望(五):印回暖四势头 明年增速最快?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当前位置     国际经济频道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经济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世界经济年中回顾与展望(五):印回暖四势头 明年增速最快?

2009年07月05日 06:20   来源:中国经济网   龚磊
·6.7亿罚单:被删邮件露马脚
·菲方射杀台渔民视频曝光
·苹果被挤出中国手机市场前5
·恒天然被曝含肉毒杆菌
·金正恩姑妈80天未现身
·我养老保险缴费率是美2.4倍
·欧盟九成光伏市场留给中国
·GSK在华团队大换血
·进口车市场价格垄断重灾区
·金正恩26岁妹妹任劳动党要职
·美国政府冷对底特律破产
·GSK4高管被抓 1疑接受性贿赂

    相关新闻:世界经济年中回顾与展望(一):全球曙光已现 中国强劲

 

    世界经济年中回顾与展望(二):美触底五信号 复苏乏力

 

    世界经济年中回顾与展望(三):日本局部趋暖 忧被中国赶超

 

    世界经济年中回顾与展望(四):欧盟三困局中求稳 中国助力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欧美国家经济增长数据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而印度却是少数在逆风中继续前行的国家之一。印度中央统计组织近日公布数据显示,印度在2008-2009财政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6.7%。在西方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为零,甚至是负数的状况下,印度接近7%的增长速度彰显了其发展活力。

    世界银行在6月22日发布的《2009年全球发展金融:制定全球复苏路线图》报告中上调了对印度经济今明两年的增长预期,分别由原来的4.0%和7.0%上调至5.1%和8.0%。如果印度能够达到这一目标,那它将成为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体,甚至比中国的增长速度都要快,世行预测中国明年的经济增长率为7.7%。 

    新政府要令“所有人受益”  回暖四势头  


    2009年5月16日,印度国大党在议会下院选举中获胜,其领导的联合进步联盟获得约260席。因此,国大党将继续领导下届政府,总理辛格将继前总理尼赫鲁之后,成为印度独立以来第二位任满5年后继续连任的总理。当地媒体普遍认为,继续拉动本国经济发展将是印度新政府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印度新一届政府中,前外交部长慕克吉出任财政部长,印度“硅谷”班加罗尔建造者之一、来自南方的前卡纳塔克邦首席部长克里希纳出任外交部长。慕克吉5月23日对媒体表示,保护印度经济免受国际经济衰退带来的冲击是新一届政府的首要任务,同时新政府将采取措施激活本国经济,保持经济增长。克里希纳也表示,印度外交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印度政府的目标是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经济增长,做到这一点需要和平安宁的周边环境和有利的国际环境。

    最近,印度经济界人士在谈论本国经济时比较常用的两个词汇是“渐进改革”和“使所有人受益的增长”,并认为这两个词汇能够概括新政府的经济政策。他们认为,在经济方面,辛格显然采取了冷静、求稳甚至保守的态度。在2004年至2009年执政期间,辛格政府或多或少抵制了西方自由经济理念,拒绝把国有金融机构私有化,因此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印度受到的冲击有限。 

    加大政府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印度政府为刺激经济增长采取的首要措施。辛格总理近日指出,尽管政府财政非常紧张,但短期内还是有足够财力加强对道路、港口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进一步发展农村基建项目。另外,最成功的几个“拳头项目”,如“全国农村就业保障计划”。这项计划在全国范围内给农民创造了几百万个就业机会。政府的农村贷款优惠政策、城市低收入人口就业计划等也使基层民众和贫困人口受益。印度分析人士认为,新政府还可能会在外资流入、出口贷款、零售业放开、企业税收、农村贷款、扩大地方经济项目自主权等方面进行一些有限改革以刺激经济。 

    自新政府上台以来,印度股市飙升了25%,基本上走出去年近乎崩盘的低谷。 当地股市分析师认为,除非全球股市重陷以往的剧烈动荡,否则在国内政治日趋稳定的情况下,印度股市在今后几年中有望跑赢全球市场。 

(责任编辑:刘晓闻)

共(3)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末 页  
分享到:
点击进入国际频道     环球24小时简报 驻外记者报道集 观察与借鉴 国际IT行业资讯  视说“新育” 
·国际经济     中国与世界 | 全球时事 | 专稿独家 | 国际经济 | 投资环境 | 跨国公司  | 滚动
·环球博览    文娱前沿 | 视觉艺术 | 世界趣闻 | 海外看中国 | 军事科技 | 环游世界 | 博览周刊 
·世界文明    当代观察 | 历史回眸  | 大国崛起 | 以史为鉴 | 文明图说 | 人文风物 |  博阅 |  新知
延伸阅读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