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财经证券 ·产业市场 ·时尚生活 ·CE读书 ·环球媒体 ·管理学院 ·中经论坛 ·短信 ·经济学人
 中国经济网首页 > 国际经济 > 经济思想库 > 正文
 
萨缪尔森:全球化--且放慢脚步(图)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4年09月16日 21:55
黄坤
    据《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在贸易自由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候,也不乏对这一趋势的反对者。著名经济学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名誉教授保罗-萨缪尔森就是一个唱反调的。 

    在近期的《经济展望》杂志上,萨缪尔森的一篇文章引起了轩然大波。在文中,他质疑了大多数经济学家的一个假设--那就是,美国在各种贸易战中得到的好处大得足以弥补它将受到的损失。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名誉教授保罗-萨缪尔森


    看出全球化中存在的风险不需要拥有经济学学位。崛起的中国和印度正在以其低工资、廉价的出口产品以及技术能力的兴起使得美国的工作机会丧失而且工资降低。 

    现在,是否该终止向自由贸易的行进步伐了呢?

    有时候,各国可能从贸易自由化中受到损失。美国至今为止的经验说明了这点。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的测算,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和复兴后的欧洲以及太平洋地区的贸易大幅增长,普通美国人生活水平提高中的30%要归功于此。

    经济学家将此看作是“比较优势”的结果。“比较优势”指的是各个国家专门生产自身具有优势的产品和服务;在长期,所有的贸易伙伴都将从这种过程中受益。

    但是,萨缪尔森预测:在未来30年间,美国从贸易、外包、投资以及全球化的其他方面不会得到太多益处。在一个电话采访中,他说道,或许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将提高10%或15%,或者美国将会遭受净损失。在后一种情况下,少数美国人将获得收益,但是更多的人的生活水平将会降低。

    萨缪尔森说,“一般化信条认为,任何能够扩大全球化的东西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那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他的观点当然会受到那些在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议上抗议全球化的人士的认同。

    大多数经济学家也会同意萨缪尔森的看法--那就是,扩大进口将引起裁员,离岸外包将会让服务性行业向国外转移。但是,他们进一步表示,进口产品价格的降低以及服务成本的削减将会在补偿就业损失之余带来额外的好处。

    哈佛大学的一位专门研究国际经济问题的经济学家理查德-库柏(Richard Cooper)教授认为,萨缪尔森以完美无缺的思维发展了他的一些有趣的却违反直觉的逻辑可能性,但是并没有在乎它们是否与事实相匹配。

    1961年,当时是肯尼迪总统执政,美国南部的纺织业曾经通过一项长期协议而得到了一些保护。这项协议保住了很多女性的工作。现在,仍然有一些保护措施,但是,萨缪尔森认为,此时与彼时的一个区别在于:更大的不平等已经被制度化了。政治团体以及选民们都不再愿意将贸易自由化进一步扩大之后的益处扩散开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之而来的大萧条时期,美国政府曾通过累进所得税、控制政府开支以及其他措施帮助那些受到全球化伤害的人们。

    那些受到伤害者通常是处于收入阶梯的底端。贸易使得工人阶级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状况恶化,并削弱了工会的能力,而受到良好教育者和职业阶层却得到了收益中的大部。萨缪尔森这样说道。

    过去,政治哲学家曾经担忧,在一个民主国家,低收入阶层将选举那些愿意将富人的大多数财富充公的政客;而现代社会已经彻底否定了那种观点。成功当选的成本在不断攀升,以至于富人已经能够通过向那些与自己利益相关的政客的竞选活动捐款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在美国的此次总统大选中,贸易还没有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小布什政府已经在某些面临竞争压力的领域采取了保护性措施,如钢铁、农业和木材。这些领域的选民投票是对于现任政府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参议员克里也倍加小心,生怕得罪了它的一个重要支持者--美国全国总工会(AFL-CIO)。后者一直在提倡与贫穷国家进行“公平”贸易,包括让它们在劳动力雇佣和环境保护上达到一定的标准。

    但是,两位总统候选人都声称支持贸易自由化,而且,他们对贸易保护主义者做出让步也似乎纯粹是出于政治上的战术性原因,而不是作为国家贸易政策上的一种战略性转变。

    当然,并不能因为自由贸易有时会带来伤害就认为贸易壁垒将会有所助益。萨缪尔森认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大多数努力也会给自己造成伤害;尽管如此,全球化步伐的放缓却将是让人感到“更为宽慰”的。
 
来源:中国经济网
   请发表您的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
    
热点新闻评论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经济网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经济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经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新闻跟帖管理员反映。
热点新闻
     
世界百年十大最差飞机
·韩国针灸欲争世界第一 中医韩医究竟谁作准?
·美国教科书这样介绍中国名人:老子和佛祖辩论
·中东首富奢华生活:"谜样"男人 巴菲特崇拜
·08夏日艳阳下最绚丽包包:感受大牌工艺(图)
·源于16世纪欧洲 关于订婚与婚戒8件事(组图)
泰国神秘长颈女人村
     
精彩图片
目露凶光 二战恶魔复活
绿眼睛的功夫熊猫
探秘世界十大海盗岛
全球品牌香水介绍大全
频道精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24小时排行
· 观中日发展轨迹:我房价不会大跌
· 高盛:金砖四国有能力接美国的班
· 庞巴迪与我合造飞机 机会or威胁
· 鉴美救"两房"经验 应对A股下跌
· 股托罗杰斯:讲话被误读我将闭嘴
国际经济专题精选
·
·
·
   

关于经济日报社 - 关于中国经济网 - 网站大事记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