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由经济日报社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的“第三届金砖国家财经论坛”在北京举行。图为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昌泓出席论坛并发言。中国经济网记者裴小阁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5日讯(记者林秀敏)“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成了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使者。”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昌泓在“第三届金砖国家财经论坛”上发言时如是说。这也许是他最后一次以中国南车董事长身份发言,因为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已经宣布合并,合并方案或在两周内有定论。>>>点击进入专题
近年来,中国南车并购和新设了30多个境外公司和办事机构,产品出口到了84个国家和地区。郑昌泓认为,互联互通的本质就是开放和合作,恰恰是开放和合作成就了今天的中国南车。
“互联互通”铁路先行
在2014年的APEC会议上,习近平主席阐述了中国所倡导的“互联互通”。他说,我们要建设的互联互通,应该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应该是政策的沟通、设施的联通、贸易的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近来,无论是亚投行,金砖国家银行的成立,还是“一带一路”的建设,都是“互联互通”实实在在的在推进着措施。
铁路经常被称为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无论是清政府,还是孙中山先生的国民政府,都规划了延伸到西北方向的铁路,以便与各国的铁路网衔接。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连接陇海、兰新直达欧洲的铁路动脉全线贯通。2011年3月19日,重庆西站发出了开往德国杜伊斯堡的第一列专列货运。由此开始,“渝新欧”国际大通道实现了全线运行。这条连接了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的国际大通道,全程11000多公里。随后,汉新欧、蓉新欧、郑新欧等国际铁路货运班列相继开通。
中国高铁迅猛发展
目前,中国高铁运营总里程超过了12000公里,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投产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2013年中国铁路旅客的发送量完成了21.6亿人,比上年增长了10.8%,其中动车组承担的运量超过了四分之一。
郑昌泓说,建设经济圈、经济带、经济共同体,铁路必须要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人口的规模要接近30亿,古老的陆路运输技术不足以承载产生规模效益的运输量,导致古丝绸之路的衰落。高速铁路和公路技术的发展,极大的降低了陆地运输的成本。高铁和重载铁路的建设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个重要的支撑。”
从去年到今天,从东南亚到欧洲,从非洲到拉美,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在多次出访中都大力度的推销中国高铁,这样高规格的推销,让全世界都印象深刻。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成了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使者。郑昌泓认为,在看到高铁给中国人民和中国经济带来的巨大好处之后,在不久的将来,中国高铁不仅会把中国各个城市连接起来,最终也会把全球各大洲连接起来,届时全球都会因为高铁的互联互通而成为一个整体,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会是将大有可为的。
中国高铁走出去正当时
全球经济在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面临着一种“新常态”,世界进入到一个动态、持续塑造的世界格局的新的过程。发达国家已经逐步开始走出金融危机,不断地在修复创伤以及调整引发危机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步加强对市场制度以及金融市场的约束。而中国以外的新兴市场国家在经历发达国家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所带来的经济高增长之后,随着量化宽松政策的逐步退出,也将进入一些低增长的时代,从而更加推进市场化改革。
郑昌泓说,轨道交通行业具有一定的逆周期性,在全球经济增长出现放缓的时候,包括轨道交通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会成为各国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对轨道交通建设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可以说硬件上的互联互通,不仅是世界经济整体发展的推动力之一,也是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的需要。
“我们可以预见,互联互通的初期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紧接着是资源能源的开发利用,随后是全方位的贸易服务往来,带来多产业链、多行业的投资的机会,这会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巨大的引擎。”他说。
第三届金砖国家财经论坛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