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吴晓求:中国金融改革存3缺陷 需大力推进三维改革

2014年04月04日 11:45   来源:中国经济网   

  

  由中国经济网、韩国EDAILYEDAILY电视主办的主题为“韩中金融合作: 面向未来的创新机会”的第三届国际金融会议(IFC)201443-4日在北京香格里拉嘉里中心大酒店举行。中国经济网全程直播报道。图为人民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做主题发言。中国经济网 裴小阁 摄影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4日讯(记者 袁志丽)“为了克服中国金融体系这三个方面的缺陷,我们必须大力推进中国金融体系的三维改革,这是我创造的一个词,也就是说要推动中国金融体系的宽度改革、长度改革和深度改革。”中国人民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在第三届国际金融会议上如是说。>>>点击进入直播专题 

  吴晓求称,中国的金融体系改革差不多进行了30年。30年来中国金融体系在资源配置和防范风险等方面应该说有了显著的提升。但中国的金融改革仍然存在不少缺陷,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缺陷是存在比较明显的垄断性,市场化程度不高,金融的效率也相对低下。中国金融的垄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准入垄断,虽然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监管部门批准了十家民营商业银行的设立,但总体上看中国金融体系的准入门槛还是比较高的。第二个显著的特征是中国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价格的管制非常的严重。也就是说中国整个金融体系的利率市场化,并没有完成。第三个是市场封闭。除了民用资本不能进入,外国资本也很难进入中国的金融体系。

  第二个缺陷是中国金融结构的弹性很低,吸收平缓风险的能力很弱。这里边最重要的是它的资产证券化的比例不高。证券化金融资产在整个的金融资产的比重,最近几年还有下滑的迹象。中国证券化的金融资产在整个金融资产的比例大约是在20%到25%。应该说这种金融体系不是一个现代金融体系,是一个落后的金融体系。

  第三个重要的缺陷是开放度不够,国际化程度低。开放度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主要是两个,一个是人民币还不是可自由交易的货币。中国的贸易规模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国家,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九万亿美元,中国的金融体系的改革也进行了30年,我们除了利率没有市场化,我们汇率的市场化的程度应该说还不是很高。虽然最近我们放款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的幅度,由1%扩大到2%。但是整体上来看人民币不是一个可自由交易的货币。这严重阻碍了中国货币体系的国际化。第二个是除了QFII之外,外国的投资者很难金融中国的市场投资。

  吴晓求表示,为了克服中国金融改革三个方面的缺陷,必须大力推进中国金融体系的三维改革,也就是说要推动中国金融体系的宽度改革,长度改革和深度改革。

  第一个是中国金融的宽度改革。中国金融体系的资源配置的渠道,以及财富管理的渠道非常狭窄。主要还是传统的商业银行在提供,要让企业能够自由的选择它的融资工具来优化他的资本结构,要让投资者能够自由的配制资产。提高金融资产的证券化率,改善金融结构的弹性和吸收平滑风险的能力。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推动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在内的整个的资本市场的发展。

  第二个是中国金融的长度改革。中国金融的长度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要使中国金融体系能够在全球配置资源,又能够在全球分散风险。它的核心主要是人民币的国际化,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它的重点是扩大金融体系的开放。

  第三个是深度改革,有了宽度,有了长度,还必须要有深度。深度改革的重点是打破行业垄断,促进适度竞争,提高金融效率,这是它的主要的目标。

  

  

  点击进入第三届国际金融会议专题 

(责任编辑:林秀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