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主题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于2014年3月22-24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中国经济网全程直播报道。图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院士徐匡迪发言。中国经济网 施晓娟 摄影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2讯 (记者 郭彩萍) “中国制造业基础质量相对薄弱,产品质量合格率不高,制造业每年直接质量损失超过两千亿元,间接损失超过一万亿元。”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院士徐匡迪今天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言时做出了上述表示。点击进入专题>>>>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按照美元计算,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徐匡迪称,中国制造业在五个方面还比较薄弱:
第一,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中国80%高端芯片依靠进口。2012年集成电路的进口额是1920.6亿元,仅次于石油的2600.2亿美元。根据亚行估算,一部手机的成本是189.86美元,多数归属了日本、韩国、美国等企业,负责组装的中国企业只得到了6.5美元。
第二,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增速低于规模的增速。多年来我国制造业过度依赖资源和资金的投入,发展经济粗放,经济效率低。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增加值率一般在35%左右,美国、德国甚至超过了40%,中国的2010年只有21.4%,去年更低。劳动生产力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增速明显低于规模增长。我国制造业规模本世纪初十年提高了四倍。
第三,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整体水平不高。我国制造业基础质量相对薄弱,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整体水平不高,产品质量合格率不高,制造业每年直接质量损失超过两千亿元,间接损失超过一万亿元。世界知名品牌前一百位当中12年以来没有中国品牌。
第四,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环境污染严重。中国GDP大概占世界8.6%,但是能耗占世界19.3%,单位GDP能耗是世界水平的2.2倍。2010年全国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单位能耗比先进水平高出10%到20%。
最后,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中国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仍处于初级和局部应用的阶段,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已经进入了与信息化全面综合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新阶段,而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智能化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们的效率和效益远低于发达国家。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