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兵装集团总经理助理、天威集团总经理丁强做客“中经在线访谈”栏目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1日讯(记者郭彩萍) 国有企业怎样实现管理创新?创新对提升国企竞争力有哪些帮助?全国人大代表、兵装集团总经理助理、天威集团总经理丁强在做客“中经在线访谈”栏目时,就此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管理创新对提升国企整体实力至关重要。此外,当国企从外部引入人才时,要注意为其创造好的发展平台。 >>>点击进入专题页面
管理创新对提升国企整体实力至关重要
丁强坦言,管理创新问题对国企而言比较棘手、有难度。如何在管理方面与民营企业、外资独资企业等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具备同样的竞争基础和条件,对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至关重要。
以推动技术创新为例,为将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与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融合在一起,“我们制定了技术成果竞标制,把每年需要攻克的技术课题,或者技术成果产业化的目标,在所有技术人员中进行招标。”丁强说,然后通过一段时间的考核,在达到预期成果以后,给予技术人员相应的兑现奖励。
此外,与过去国有企业自己培养人才的做法不同,丁强称天威集团从德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引进很多海外人才,并引入国内管理人才。丁强提醒说,这些人才在进入企业后,需要新的环境和好的创业平台以及相应的体制、机制。“我虽然是总经理,但是我的收入没有天威的高管人员和技术人员高。相比我60万的年薪,其他子公司的总经理年收入有的达到80万或100万。”
我国装备制造业加工工艺水平尚有很大提升空间
丁强表示,与国外相比,我国需要不断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特别是在加工工艺方面尚有很大提升空间。他举例说,比如电力设备中使用的硅钢片很多都是进口自新日铁、川琦、韩国浦项,虽然国内的宝钢、武钢也在生产硅钢片,但在加工工艺的精度方面仍有待提高。总体看,国产装备和国外还存在很大差距,制造的精益化、精细化都需要不断提高。
丁强建议,一方面,企业自身要不断加大技工培训,提升能力和工艺;另一方面,国家要出台产业政策支持,借助重大项目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业水平的提升。
天威完全融入世界产业链需要5-10年
在谈到国有企业"走出去"时,丁强表示,“走出去”一直是天威集团的发展方向。天威集团产品在2001年就已经进入美国市场,主要用于核电、发电厂、输电线路等。目前已出口到欧洲、亚洲、非洲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天威集团还在国外建有基地。目前以夏威夷为总部,在美国爱德荷州建立了多晶硅生产基地和夏威夷太阳能系统集成公司;在德国设立了非晶薄膜太阳能销售中心和服务中心;还将在加拿大合资组建生产基地。
但丁强表示,要使天威集团真正“走出去”,真正融入世界产业潮流,预计还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届时,天威将真正成为世界一流的产业制造基地,拥有世界一流的品牌形象。
天威多晶硅产能将超2万吨
丁强从三方面介绍了天威集团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情况:
首先,多晶硅产能达到1.5万吨左右,已经形成一个小产业。其中7120吨产能在四川。同时,还在美国爱德荷州设有多晶硅生产基地,产能达到8000吨。“近一两年内,通过技术改造,多晶硅产能将达到2万吨以上。”丁强说。
其次,拥有50兆瓦的非晶薄膜太阳能产能。在技术改造后,产能将可以达到80兆瓦左右。
第三,在风力发电方面,在保定建立风电制造园区,进行风电整机、风电叶片以及风电塔筒制造,目前生产能力在600台左右。正在建设当中的黑龙江牡丹江园区,预计今年将完成。届时,保定、长春、黑龙江三个园区的总体制造能力将超过1500台。丁强称,天威集团还拥有1.5兆瓦成熟的风力发电技术,今年将可以批量生产2兆瓦风电产品。
此外,天威集团还进行风场投资,拥有内蒙卓资风场、吉林大安风场、河北承德风场等,并在安徽、贵州、福建开发新风场。丁强表示,我们将整套设备装入自己的风场后,再将风场出让给电力企业,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风电产业链。
访谈精粹:
丁强:管理创新对提升国企整体实力至关重要
丁强:我国装备制造业加工工艺水平尚有很大提升空间
丁强:天威完全融入世界产业链需要5-10年
丁强:天威集团多晶硅产能将超2万吨
(责任编辑:王惠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