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KPMG)
    毕马威是网络遍布全球的专业服务机构,设有由优秀专业人员组成的行业专责团队,致力提供审计、税务和咨询等专业服务。毕马威的成员机构遍及全球148个国家,拥有超过113,000名员工。我们的目标是把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升华增值,裨益我们的客户、员工,贡献资本市场。毕马威(KPMG)于一八九七年由 Peat Marwick International(PMI)和 Klynveld Main Goerdeler(KMG)的各个成员机构合并而成。毕马威历史悠久,发展跨越三个世纪,KPMG的四个字母分别代表其主要创办人的英文名称缩写。 K代表 Klynveld— Piet Klynveld于一九一七年在阿姆斯特丹成立了Klynveld Kraayenhof& Co.。 P代表 Peat— William Barclay Peat于一八七零年在伦敦成立了 William Barclay Peat& Co.。 M代表 Marwick— James Marwick和 Roger Mitchell于一八九七年在纽约共同成立了Marwick, Mitchell& Co.。 G代表 Goerdeler— Reinhard Goerdeler博士多年来一直担任 Deutsche Treuhand-Gesellschaft的主席,其后出任毕马威的主席。他为 KMG的合并工作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居功至伟。 ...
毕马威与中国
    毕马威中国在北京、沈阳、青岛、上海、南京、成都、杭州、广州、福州、深圳、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共设有十二家分公司 (包括毕马威企业咨询 (中国) 有限公司),专业人员超过8,500名。   一九九二年,毕马威在中国内地成为首家获准合资开业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更早在一九四五年,在香港提供专业服务逾60年。率先打入中国市场的先机以及对品质的不懈追求使我们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多家中国知名企业长期聘请毕马威提供专业服务,反映了毕马威的领导地位。   随着中国企业融入全球经济和境外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毕马威将结合其丰富的国际经验和对市场的全面认识等优势,在日趋复杂但又机遇处处的中国市场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毕马威以统一的经营方式来管理中国的业务,以确保我们能够高效和迅速地调动各方面的资源,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我们统一的管理结构具备高度的灵活性,使我们能够有效和高效地为整个中国地区的客户提供完善的服务,同时也使我们来自不同办事处的专业人员可以在有经验的合伙人的统一领导下携手完成工作。   我们在国内建立了实力雄厚的行业专责团队,以便使我们的合伙人和员工在各行各业不断累积经验。凭借我们对各行各业和国内情况的深入了解,我们可随时调派深谙客户业务的各类专业人员,为客户提供至臻完善的专业服务。
毕马威:人才是最大的资产
     回顾刚刚结束的应届毕业生招聘会,毕马威今年的招聘规模比去年有所扩大,总数达到400人左右。 从历年的招聘情况来看,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逐步提高。毕马威今年招聘的大学生覆盖各个专业领域,来自全国各地。另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就是海外留学毕业生的求职数量有明显增长。 安琪说,毕马威愿意选择那些以注册会计师为终生职业发展的有志之士。在招聘过程中,安琪发现,有些想到这个行业中来的大学生往往缺乏对行业的基本了解,有的只知道会计师事务所这个名词,却不知道名字后面的职业责任有多重,职业特性是什么。这就要求有志从事这一行业的学生,要提前做功课,提前学习有关这个行业的一切知识,不要只是在毕业前夕才去收集资料。应聘者应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从自己的技能、个性、潜力等方面综合考虑,做出正确的选择。在求职与应聘的过程中,招聘方和应聘方是完全对等的,应聘者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很好地使用这个权利。 对职场新人的建议 安琪认为,每一个职场新人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都有非常迫切的愿望。在择业前,应该静下心来,认清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才,自己的兴趣在哪里,适合做什么。那些认为自己只能做大事,不屑于小事、计较自己的职位、身份的新人是不会受欢迎的。她解释,这绝不是说会计师行业是论资排辈的,现在毕马威的许多高级经理都很年轻。行业的性质决定了工作性质,进入这一行的新人,需要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向比你级别高的同事,你的经理、你的合伙人甚至你服务的客户学习工作技能,积累工作经验,不要轻视任何细小的工作,不要计较与你的职业发展无关的小事情。就毕马威而言,它的用人机制就是完全根据你的工作表现来决定你所享受的待遇和发展机会。已经实行多年的业绩评估系统使得对每个人的评价都基于工作事实,最大限度地减少评判主观度。所以新人要做的,就是先向你的团队证明你自己。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315、8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