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专题 > CE资料卡 > 毕马威 > 毕马威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美传媒大亨薪酬丑闻发酵 毕马威等多方受到牵连

2003年11月26日 19:33   来源:京华时报    
    本报综合消息掌管美国、英国和以色列多家报纸的传媒大亨康拉德·布莱克在薪酬丑闻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纽约时报》11月20日报道,美国证交会已经向他和公司其他高管发出传票,将要进行刑事调查。本月17日布莱克刚刚辞去报业集团首席执行官职位。

    证交会主席威廉·唐纳尔森表示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投资分析师登顿说,布莱克非常倒霉,他赶上了唐纳尔森要和另一个市场监管者、纽约检察官斯皮策较劲争功的当口。斯 

    皮策目前正在调查美国共同基金的欺诈丑闻,受到国会的高度重视,风头一度盖过证交会。

    此次调查范围还将包括布莱克传媒帝国霍林格公司的其他董事,包括前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和国防政策委员会的前主席理查德·珀尔,以及该公司的审计公司毕马威。这对毕马威也是雪上加霜,它因为出售避税方案正遭到美国国会的审查。

    股东们对布莱克十分愤怒,布莱克领导的霍林格公司并不给高管们支付年薪,而是另立名目“管理费”,并且不需要董事会的批准,在1995年到2002年共支付了2亿多美元。股东要求高管们把这些钱都吐出来。

    如果这些钱都交回去,作为亿万富豪的布莱克将仅剩下几百万了。而且还要花高价雇律师和证交会打官司,并且可能面临高额罚款,那将使他陷入破产的惨境。

    正在多伦多推销其新作《罗斯福传记》的布莱克同意交还私自分配的几千万美元,但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反而辩解:“是谁把《每日电讯报》和《芝加哥太阳时报》扭亏为盈,并且打造成市场领军报纸的?难道是公司治理的倡导者?”

    (文艳)

    国际传媒大亨布莱克(链接)

    布莱克1944年出生于加拿大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曾任国内最大啤酒公司的总裁。布莱克大学期间主修新闻和历史,据传曾于22岁那年从新闻系一位同学手中以1加币的价格买下一份小报,自己独立负责编辑、排版、发行和销售等一切办报业务。

    布莱克引起全世界注意的第一个举动是1985年以6700万加币购买了英国《每日电讯报》51%的股权,居绝对控股地位。该报经布莱克经营后,短短两年就扭亏为盈,1989年盈利4150万英镑。有评论家们说布莱克是“用有史以来最小的钩,钓到有史以来最大的鱼”。

    布莱克也插手垂涎已久的美国市场,成立霍林格国际公司,大量收购美国报纸。到1995年,已拥有105份美国日报,数量居美国报业集团前茅。其中《芝加哥太阳时报》2001年发行量达48万份,居全国报纸发行量第13位。

    《京华时报》(2003年11月22日第16版)

    

(责任编辑:杨海洋)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