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李宜春:中韩媒体环境虽不同 但角色相同[<a target="_blank" href="http://cen.ce.cn/more/201511/10/t20151110_6968537.shtml"><font color="#0000ff">视频</font></a>]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经济类 > 正文
中经搜索

李宜春:中韩媒体环境虽不同 但角色相同[视频]

2015年11月10日 10:48   来源:中国经济网   

 

  11月10日,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共同主办、中国经济网和21世纪韩中交流协会联合承办的“第七届中韩媒体高层对话”在北京举行。图为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部长助理李宜春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中国经济网记者裴小阁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0日讯(记者 勾雅文)“虽然中韩两国的媒体环境有所不同,但是媒体的角色都是相同的”,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部长助理李宜春在第七届中韩媒体高层对话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时说。>>>点击进入专题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中韩两国建交23年以来,两国友好关系已扩大到各种领域,去年两国的人员交流首次突破了一千万,今年贸易规模也超过了三千万亿美元。如果今年中韩FTA能正式生效的话,预计两国的关系将会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所有的领域都开启新的合作篇章。在这种背景下,李宜春认为,中韩两国媒体的合作比任何时刻都重要。

  李宜春表示,中韩两国是两个比“远亲”更近的“近邻”,中韩两国以汉族文化和儒家文化为基础,形成了同样的文化圈,彼此容易相互理解,可以说是心灵相通。而媒体则是国民的眼睛和耳朵,媒体的报道会影响两国国民和两国国家的关系。

  针对中韩媒体的合作,李宜春还进一步解释说:“只有两国媒体在合作交流基础上形成紧密关系,两国关系才能走上正轨。如今,新媒体不断发展,世界的媒体的现状和环境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之前媒体主要侧重片断采访和事实报道,而现在则要求媒体进行深入采访,并且要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据悉,第七届中韩媒体高层对话于11月10日在北京举行,该活动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共同主办,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和21世纪韩中交流协会联合承办。中韩媒体高层对话自2009年起在两国轮流举办并实现机制化,对话形式和主题不断创新,对话氛围不断改善,对话参与者涵盖两国通讯社、报纸、电视、广播、新闻网站等所有主流媒体。

(责任编辑:张翔)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