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大王陈嘉庚:新中国邮票上的第一位华侨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橡胶大王陈嘉庚:新中国邮票上的第一位华侨

2009年07月10日 13:5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6.7亿罚单:被删邮件露马脚
·菲方射杀台渔民视频曝光
·苹果被挤出中国手机市场前5
·恒天然被曝含肉毒杆菌
·金正恩姑妈80天未现身
·我养老保险缴费率是美2.4倍
·欧盟九成光伏市场留给中国
·GSK在华团队大换血
·进口车市场价格垄断重灾区
·金正恩26岁妹妹任劳动党要职
·美国政府冷对底特律破产
·GSK4高管被抓 1疑接受性贿赂

    


    新中国邮票上的第一位华侨———陈嘉庚。1984年10月21日,我国发行了J106《陈嘉庚诞生一百一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共2枚。画面为陈嘉庚像和其创办的厦门集美学校。 

 

 

 

    他,一个经历了清末、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几个不同年代,紧跟时代潮流、站在时代发展前列的华夏儿子;他,一个赤手空拳在东南亚创造一个庞大企业集团的商界巨子;他,一个团结统一800万华侨抗日救国的华侨领袖;他,一个跨越南洋和中国,践行教育立国、科学兴国理想的教育家……他,诚信果毅;他,忠心报国;他,疾恶好善;他,公直无私;他,勤勉俭约……从1874年到1961年的88年间,陈嘉庚,这位华夏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以自己的高尚人格和不懈追求,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灵魂,像大山一样的脊梁,像大海一样的胸怀——

    他本是个侨商子弟,独立创业后更成为当时闻名海内外的大企业家,1925年实有家财就已高达一千二百余万元,超过当年一般的“百万富翁”十余倍。当年的百万富翁,有谁不住豪华别墅?有谁不乘高级汽车?有谁不吃山珍海味?有谁不是奴婢满堂?又有谁不把产业留给子孙?

    惟有他——陈嘉庚,一生俭朴,克己奉公,倾尽所有家财致力于祖国和家乡的建设。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全世界华人的心中书写下一个大写的“人”字。适逢嘉庚先生诞辰130周年,让我们一起走进集美,重游嘉庚故地,重温先生的伟大精神。

    诚——永不毁诺的铮铮傲骨

    对于轻金钱,重义务,诚信果毅,疾恶好善,爱乡爱国诸点,尤所服膺向往,而自愧未能达其一,深愿与国人共勉之也。

    ——陈嘉庚1946年《南侨回忆录弁言》做人最要紧的是诚实与正义,要明是非,要为社会做事。再多的钱可以花光,但诚实、正义却永远受人尊敬……有的人,伤天害理的事敢做,乌七八糟的钱敢挣,这样的富翁受人唾骂,遗臭万年。

    ——陈嘉庚归国后对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诲

    [镜头1]

    在集美穿街走巷,我们不时能看到一些以“诚”命名的庭院或店铺,如诚园、谦诚书屋等等,还有不少商家打出“诚实经营”、“诚信是金”等标语。

    “君子必诚其意”,嘉庚先生无论经商还是做其他事,历来铁骨铮铮,永不毁诺。1918年,先生和胞弟陈敬贤亲自将“诚毅”二字定为集美学校的校训;如今,集美的不少商铺都在讲求诚信,集美的学堂也在讲授诚信,陈嘉庚先生一生崇尚的诚信美德,正在集美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在集美中学道南楼里,几名初中女生正在出一期关于纪念嘉庚诞辰130周年的黑板报。“知道陈嘉庚是什么人吗?”记者问道。“知道,老师上课说过。”女孩们回答。“知道他的哪些故事?”记者又问。一名女孩歪着头想了想,回答说:“我记得他替自己的爸爸把欠人的钱还了。”小女孩们或许还不能理解嘉庚先生爱国爱乡的伟大情怀,嘉庚先生的故事给她们留下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做人要诚实,要信守诺言。    

    1904年,陈嘉庚父亲所营企业破产,欠印度债主哈利20多万元巨款。按照新加坡的法律“父债子免还“,况且陈父当年便因破产而抑郁成疾不幸去世,但以信誉为重的陈嘉庚虽然经济拮据,却宣布“立志不计久暂,力能做到者,决代还清以免遗憾也”。白手创业的陈嘉庚艰苦奋斗了4年时间,终于有些盈利,他便不顾亲友反对,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找到债主,连本带利还清了父亲所欠的债务。当时曾有人说他“傻”,但他说:“中国人取信于世界,决不能把脸丢在外国人面前!”“我们中国人一向言必信,行必果。”陈嘉庚“一诺万金”的信誉迅速传遍了东南亚。此后,人们十分相信陈嘉庚的商业道德和信誉,都愿意与他做生意。可以说,陈嘉庚之所以能白手起家并且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成为亿万富翁,与他“一诺万金”的诚信商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946年3月,尼赫鲁访问新加坡,陈嘉庚在欢迎会上致词,题为《领袖与诚信》,指出无论商界政界,“诚信”都是无价之宝,是成功的保证。

    先生回国定居后,也常常教诲身旁的人要诚实守信。采访中,嘉庚先生生前秘书张其华先生对两件小事印象深刻。一件发生在1958年,当时集美各校要筹办农场,但校区土地有限,学校有人建议,把几年前赠给农业厅的天马农场的大片土地收回一部分。张其华认为有道理,便请示先生,结果受到先生的严厉批评。先生说,已经赠送给别人的东西又要讨回,出尔反尔,是不诚实之举,并责怪张其华没有当场批评学校的这种错误主张,还要照搬来提什么建议。

    另一件事则发生在同样长期追随在嘉庚先生身边的总务主任叶祖彬身上。1956年10月,星马工商贸易考察团里的一些乡亲回到集美,嘉庚先生请他们第二天早上到家里一起吃地瓜稀饭,并叮嘱叶祖彬多做一些饭。结果叶祖彬忘了通知,让客人们饿了肚子。尽管事情不大,嘉庚先生却认为,叶祖彬在这件事上对他失了信,同时也让他失信于客人,因此,要求叶祖彬写出检讨,并给予停薪一个月的处罚。

    毅——永不言败的坚强意念

    畏惧失败,才是可耻。

    ——陈嘉庚教育文集……非常事业要达成功,亦应受非常之辛苦,若乏相当之毅力,稍不如意,便生厌心,安能成事哉?!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陈嘉庚办学最艰难时期致集美学校校长陈村牧的信

    [镜头2]

    到厦门,不可不看集美学村。而这大多是当年嘉庚先生带着工匠们一砖一瓦垒起来的。先生一生经历过不少挫折。然而,无论是校舍毁于战火,还是自己的企业遭受重创导致资金周转困难,他都没有动摇过倾资兴学的理想。没有资金,宁可“出卖大厦,维持厦大”;校舍被国民党炸毁,就再建起来。

    如今,集美文教区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集美人立志继承先生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刚勇毅志,继续先生“教育兴国”的伟业。

    穿过集美学村,我们来到位于海边的鳌园。鳌园内陈嘉庚墓围四周的青石浮雕,记录了先生一生中平凡却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海地探物”、“扯取花生”、“削取海蚝”、“掘取地瓜”,是少年陈嘉庚勤劳生活的写照;“搭船出洋”、“米商服务”、“黄梨罐厂”、“栽黄梨园”、“栽树胶园”、“熟米机厂”记录的是陈嘉庚在新加坡艰苦创业的往事;“办集美学校”、“购三轮船”、“办厦门大学”说的则是陈嘉庚倾资兴学的情况……先生的一生,是坚持理想、艰苦奋斗的一生,是从不放弃、永不言败的一生。    

    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世界市场一片混乱。在来势凶猛的经济危机大环境下,陈嘉庚企业连年大亏,到1930年初期,陈嘉庚有限公司的处境更是窘迫。有人劝嘉庚先生要考虑减少逐月汇给集美和厦大的经费,但他回答:“我吃稀粥,佐以花生仁就能过日,何必为我担心!”在陈嘉庚入不敷出、向外国银行举债数百万的艰难时期,垄断资本主义集团利用债权人的地位,企图强制他将产业改为股份公司,并提出以停止维持集美、厦大两校经费为条件。亲友中也有人好心劝他停止供应学校经费,以维持企业。但他认为:“两校如关门,自己误青年罪小,影响社会之罪大。”所以他断然说:“企业可以收盘,学校绝不能停办。”

    就这样,陈嘉庚独力维持厦大16年,直至1937年春,他为了全力维持集美学校,才将厦大无条件献给政府,改私立为国立。

点击进入国际频道     环球24小时简报 驻外记者报道集 观察与借鉴 国际IT行业资讯  视说“新育” 
·国际经济     中国与世界 | 全球时事 | 专稿独家 | 国际经济 | 投资环境 | 跨国公司  | 滚动
·环球博览    文娱前沿 | 视觉艺术 | 世界趣闻 | 海外看中国 | 军事科技 | 环游世界 | 博览周刊 
·世界文明    当代观察 | 历史回眸  | 大国崛起 | 以史为鉴 | 文明图说 | 人文风物 |  博阅 |  新知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