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侨界"十杰":郑守仪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全国侨界"十杰":郑守仪

2009年07月14日 09:3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6.7亿罚单:被删邮件露马脚
·菲方射杀台渔民视频曝光
·苹果被挤出中国手机市场前5
·恒天然被曝含肉毒杆菌
·金正恩姑妈80天未现身
·我养老保险缴费率是美2.4倍
·欧盟九成光伏市场留给中国
·GSK在华团队大换血
·进口车市场价格垄断重灾区
·金正恩26岁妹妹任劳动党要职
·美国政府冷对底特律破产
·GSK4高管被抓 1疑接受性贿赂

    献身科研跻国际前列

    郑守仪从事的是现代有孔虫分类学与生态学研究。有孔虫是带壳的海生单细胞动物,已知古代种类多达4万种,现今种类6千余种,大多仅针尖那么小,但对其所处环境的深度、温度、盐度等反应灵敏,遗骸又能成为化石,因而既是研究海洋生态学的良好材料,又对认识、开发海洋和勘探石油等沉积矿藏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有孔虫享有“大海里的小巨人”的美称。这项研究在发达国家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而在我国当时尚属空白。为了尽快赶上去,郑守仪平日总是早出晚归,节假日甚至大年初一几乎都在实验室里度过。年复一年,她研究了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北部以及西沙、中沙、南沙群岛部分岛礁,从潮间带到水深几千米的上千测站的有孔虫。

    1960-1964年她与郑执中先生合作,全面、系统地完成了中国海浮游有孔虫分类与生态的研究,从生物海洋学角度首次用浮游有孔虫种类及其数量分布规律确定海流水团分布范围,提出黄海冷水、黄海暖流、台湾暖流和黑潮主干在黄东海的分布趋向示意图;明确提出黄、东海及邻近水域浮游有孔虫生物地理区划;指出南海北部浮游有孔虫的分布反映出南海暖流及其进入北部湾分支的途径。已故中国浮游生物学先驱郑重教授评价“他们的高质量论文已超过国内一般浮游生物学分类和生态研究的水平”。上世纪60年代中期,郑守仪承担了生产部门提供的7个地质钻孔400个层位的生物地层分析任务,亲自完成93种底栖有孔虫的种类鉴定、描述、计数,发表了《山东省打渔张灌区第四纪有孔虫及其沉积环境的初步探讨》一文,其中有2个新属、15个新种。依据现今渤海有孔虫种类及其生态特征对比地层中的化石有孔虫组分,推断古渤海的水深、水温、盐度、海流、海岸线等信息。这是国内最早依据我国海区现代有孔虫资料“将今论古”进行有孔虫生物地层学研究的成果。无论从70年代看还是用现代水平去研究,都是一篇高质量的经典性著作,被地质、古生物工作者广泛引用。

    70年代以来,重点进行底栖有孔虫研究。有孔虫个体微小,一般不足1mm。为了提高分类研究质量,她既不轻信他人的结论,也不满足于只凭外部形态鉴定种类和传统的磨片方法,而是精益求精,在“深入”上下功夫,不断改进和创新研究手段,不惜花费更多精力和时间,大量磨片解剖观察有孔虫内部形态结构,成功地制作了许多首次向国内外显示的薄切面、半切面以及整体或管道、壁孔等内部形态结构塑模。从而使我国的现代有孔虫分类研究在高起点上后来居上,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例如,经她磨片观察皱编织虫Textularia rugosa Brady,1884的纵、横切面后,发现其内壁具辐射隔板,这与编织虫Textularia属的特征明显不同,从而建立了新属——隔编织虫Septotextularia Cheng and Zheng,1978,纠正了前人近百年来的误识。在生态研究方面,为尽量保证计数过程中种类鉴定的一致性,她亲自完成了我国海区上千测站的有孔虫定量计数工作,系统总结了有孔虫区系与生态特征,建立了多项有孔虫参数。研究区域之广、工作量之大而系统,为国内同类研究之最。这些研究成果为海洋生态学、生物地层学和油气勘探等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迄今,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篇,出版了专著两部,累计达320万字。亲自绘制有孔虫形态图近万幅,被人称为“院士画家”。共描记了1500余种,约占世界已知现生种类的1/4,其中有1个新科、1个新亚科、24个新属、290个新种。论文《西沙群岛的现代有孔虫》作为集体成果《西沙群岛海洋生物调查研究》的组成部分,荣获198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第三获奖者);专著《东海的胶结和瓷质有孔虫》先后荣获1989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一等奖、1990年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专著《中国动物志粒网虫门有孔虫纲胶结有孔虫》获2005年度青岛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另有两篇论文分获1992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二三等奖。

    古稀之年研发世界罕见的有孔虫模型与雕塑

    有孔虫壳体形态精美绝伦且变化多端,称得上是大自然的艺术杰作,具有独特的美学应用价值。然而,因其个体微小,科普宣传场所极少有所展示。为了让人们有机会进入有孔虫微观世界,郑守仪曾想将有孔虫雕刻成放大模型,但因科研经费紧张不能如愿。2002年,青岛市政府破例分别为新当选的两位院士拨发100万元科研经费,使她研发有孔虫模型和雕塑的梦想成为现实。凭借其对有孔虫形态了如指掌的优势,她拿起刻刀,用陶瓷泥、石膏、滑石等材料,对照形态图按比例放大雕刻成形态逼真、可对比鉴定有孔虫属种的立体模型。形态简单的种类一二天即可完成一个模型,形态和纹饰较为复杂的要花费四五天或更多时间,有的要反复几次才能成功。几年来,郑守仪亲手雕琢了230多个有孔虫属种的放大几十倍乃至上百倍的原始模型,从而将鲜为人知的有孔虫开发成为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科研教具、科普展品、旅游纪念品和大型雕塑。曾获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10项外观设计专利。世界罕见的挂有100-140枚有孔虫模型的展架,已开始批量投入国内外市场。在2005年“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览会”展出引起媒体和观众的极大兴趣。组委会在上千种参展作品中评选出30个奖项,有孔虫模型的展架名列其中,荣获“科学与艺术优秀作品奖”;在“2008年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获得优秀科普产品银奖。2006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青岛西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共建的世界上第一个有孔虫科普基地,已被命名为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2007年,中科院海洋所与广东中山三乡镇政府共建了坐落114个有孔虫大型石雕的“有孔虫雕塑园”其中11座是郑守仪的海外亲友捐赠的。有孔虫雕塑园是集科学、艺术、海洋文化于一体的全球独一无二的公益型景观,现已对外免费开放,成为当地“两天一夜游”的新景点,一张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新名片。
点击进入国际频道     环球24小时简报 驻外记者报道集 观察与借鉴 国际IT行业资讯  视说“新育” 
·国际经济     中国与世界 | 全球时事 | 专稿独家 | 国际经济 | 投资环境 | 跨国公司  | 滚动
·环球博览    文娱前沿 | 视觉艺术 | 世界趣闻 | 海外看中国 | 军事科技 | 环游世界 | 博览周刊 
·世界文明    当代观察 | 历史回眸  | 大国崛起 | 以史为鉴 | 文明图说 | 人文风物 |  博阅 |  新知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