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共识 Washington Consensus
    20世纪80年代,绝大多数拉美国家陷入了长达10余年的通货膨胀暴涨、债务危机爆发的经济困难。1989年,曾担任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约翰-威廉姆森执笔写了《华盛顿共识》,系统地提出指导拉美经济改革的各项主张,包括实行紧缩政策防止通货膨胀、削减公共福利开支、金融和贸易自由化、统一汇率、取消对外资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以及国有企业私有化、取消政府对企业的管制等,得到世界银行的支持。 在威廉姆森看来,由于这些思想秉承了亚当-斯密自由竞争的经济思想,与西方自由主义传统一脉相承。后来人们将这些观点称之为“新自由主义的政策宣言”。随着全球化的畅行,“华盛顿共识”日益深入人心,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 “华盛顿共识”虽然成为全球主流的发展理念,但仍不免遭遇其他思想的挑战。主要的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欧洲价值观”,二是“后华盛顿共识”。“欧洲价值观”基于欧洲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价值理念,在强调经济增长的同时,倡导人权、环保、社会保障和公平分配。但是,近二十年来,欧洲福利社会型的资本主义在与美英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竞争...
警惕华盛顿共识的影响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20多年,取得的辉煌成绩有目共睹,以渐近式改革为特征的中国改革被称为“北京共识”。但是,不能因为中国改革的成功而忽视华盛顿共识对中国的影响。笔者认为,中国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消极现象,就是华盛顿共识的间接影响,其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和行业管理的决策上,需要加以警惕。
斯蒂格利茨:后华盛顿共识
    “华盛顿共识”提倡利用为数不多的一组手段(包括宠观经济稳定、贸易自由化和私有化)。“后华盛顿共识”既承认利用一组更广泛的手段是必要的,也承认我们的目标同样更广泛得多。我们录求提高生活标准,包括改善卫生和教育,而不仅仅是增加可衡量的国内生产总值。我们寻求可持续发展,包括保护自然资源和维护有益健康的环境。我们录求公正的发展,这样的发展能确保社会中的所有集团、而不仅是处于社会上层的集团能享受发展成果。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315、8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