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货币互换协议?
    自今年初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先后与包括阿根廷、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白俄罗斯等在内的五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签署了总金额高达数百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 根据这些协议,中国在与这几个国家进行贸易结算时可以使用人民币或对方国家货币,不必再使用美元作为交易的中介货币。在国际金融危机美元大幅贬值的背景下,这些货币互换协议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那么究竟什么是货币互换呢?货币互换的好处是什么呢? 简单的来说,货币互换协议就是两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签订一个协议,约定在某个时间内,以某种汇率可以换取多少数量的货币。货币互换协议一般包括:时间、汇率、数量、货币种类。其目的是:向两个基本面和运行情况良好的经济体的金融体系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并推动双边贸易发展。并可以有效地应对两币种汇率发行的激烈波动,两国央行可及时进行干预,使对贸易的负面影响缩减。 货币互换的目的:在于降低筹资成本及防止汇率变动风险造成的损失,中国央行通过互换将得到的对方货币注入本国金融体系,使得本国商业机构可以借到对方货...
"货币互换"在今日中国含义更丰富 美元地位或被弱化
    中国中央银行本着中国把自己的经济发展好,本身就是对国际经济最大的支持,就是对世界经济和金融稳定贡献的原则,应对金融危机以讲究实效为第一原则,近期所采取的“固定汇率制+货币互换”不啻为最优货币政策选择。 通过货币互换机制,央行可以大大消除汇率风险,从而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这将进一步促使各国经济增长。同时,汇率稳定消除了因地区内投机性资本流动而产生的储备需求,从而节约了外汇储备。现在,强化多种货币储备制度,弱化美元霸主地位,建立主要储备货币稳定的汇率体系已成为客观上的必然要求。由于中国外贸量大,且与东盟国家的出口产品重合较多,因此亚洲国家不仅盯住美元,还得盯住人民币。这样,只要人民币保持稳定,其他货币就不会出现大幅度变化。
"货币互换"不能简单地与"人民币国际化"划上等号
    比较欧美日五大央行的货币互换协议与中国央行的协议,可以发现,两者既有不同点,又有共同之处。不同点是,欧美日此举意在增加市场的流动性,改善信贷状况,刺激经济尽快复苏。其着力点在金融市场。而中国央行的着眼点是,促进双边贸易,规避金融风险,降低出口成本。两者的共同之处是,都想利用金融手段,为实体经济恢复增长,创造宽松便利的金融环境。 也就是说,货币互换主要是一种服务于双边实体经济的金融安排,是持有不同币种的两个交易主体,按事先的约定用双方货币进行互换的市场行为。其目的在于锁定汇率风险,降低融资成本,开展经贸与金融合作,以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提高经济的可预期性,防止经济生活受过多干扰。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做法,并不是某种特殊的货币国际化步骤。 现在,包括中国在内,国际社会之所以频频采用这种方式,开展双边投资与经贸合作,是因为金融危机还没有停息,国际贸易下滑趋势还没有扭转,世界经济衰退危险还没有解除。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自救,为了摆脱流动性困扰,绕过动荡的国际金融市场和复杂的国际政治舞台,选择这种可以自主的双边合作方式,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315、8089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