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在线访谈

 
"一带一路"对中国和世界是双赢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常委潘庆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常委林晓昌纷纷表示,“一带一路”对中国和世界来说,是一个双赢的战略 详细>>
本期嘉宾

潘庆林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常委

林晓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常委

特约主持:赵静 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博士

时间:3月11日10:30

制作:国际部

访谈精粹
潘庆林:应解决华侨"到了祖国进不了家门"的困惑
潘庆林说,他今年提交的议案是,在时机合适的情况下给予“外籍华人身份证明”,以便华人华侨更好的发挥民间外交官的作用。他说,改革开放这些年来,有不少华人华侨“走出去”融入...
林晓昌:"一带一路"会给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
在畅谈“一带一路”带来的新机遇时,林晓昌表示,“一带一路”给中国老百姓带来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好处,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普通百姓的收入也将随之增加。
潘庆林:国家稳定百姓安乐就是当今最大的红利
“什么叫红利,涨工资不叫红利,生活好了找到工作不叫红利,上大学不叫红利,真正的红利就是在全世界这么动荡的今天,中国稳稳当当,中国人安逸地生活。”潘庆林说。
林晓昌:华人华侨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民间外交官
国务院侨办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6个国家有4000多万名华人华侨。那么,如何调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华人华侨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好的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
文字实录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经济网。欢迎收看“2016全国两会”特别节目,我是主持人赵静。今天我们演播室邀请到了来自侨联界的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先生和林晓昌先生。欢迎两位委员,有请两位先跟我们的网友打个招呼。

   

  潘庆林: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抽出时间来做客中国经济网的演播室,和大家一起共议“一带一路”。

   

  林晓昌:大家好今天很荣幸被中国经济网邀请来共商国是,共谈“一带一路”。

   

  主持人:欢迎两位委员。今天我们的主题与“一带一路”有关,与大的宏观政策,当前国家、政府层面都在推的战略话题有关,我们的主题是“一带一路”引领对外开放新机遇。我们知道,20153月发改委联合商务部、外交部发布了“一带一路”愿景与规划。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地方层面,均成立了“一带一路”办公小组,可见大家对它的关注度之高。在今年两会多次会议当中,许多委员都提到与该议题相关的提案。我今天在这里想请两位委员请教一下,如何看待“一带一路”这个倡议?

   

  潘庆林:这次全国两会“一带一路”成为热议话题。自从十大八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国际战略思维,要走出去。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我的理解也是这样想的,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走过了沟沟坎坎,取得的成绩不但中国人在享受,通过改革开放,全世界各个国家也在共享,也在思考。他们在思考,拥有56个民族13亿人口的中国,如何发展到今天?因为世界各个国家所处的位置不一样,文化差异不一样,所以今天“一带一路”的热议不光影响到我们,中国今后的改革开放发展也影响了全世界。所以对于今天“一带一路”走出去的国际战略,不只是中国人在享受它的红利,国际大国应该是对全世界负责,实现世界大同、世界共享。

   

  主持人:潘委员您刚才提到“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中国人自己的战略,而是关系到世界各个国家的,是全人类的一个共同梦想、或者说是战略,这跟我们“一带一路”主题思想,打造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紧密相关。林委员,您对这个倡议如何看待?

   

  林晓昌:“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高瞻远瞩。从明朝郑和下西洋已经就开始了海上丝绸之路,今天叫“一带一路”,当时在古代有两条路,一个是海上的丝绸之路,一个是茶马古道,今天运用了古代这两条路。“一带一路”是我国对外贸易和改革开放的必经之路,“一带一路”不只是对我们国家、乃至于对世界周边国家都是双赢的,是命运共同体。

   

  从“一带一路”的角度来说,去年国家三个规划部门推出了“一带一路”,包括去年成立的亚洲投资银行,这给外国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对于中国,从人民币的结算角度,我们已经签订了50多个国家的人民币结算。我们国家对外贸易的差异损失是蛮大的,通用的货币按美元结算,美国过去按黄金来计算。   

  第二,中国的地理条件,过去我们是要从福建福州、泉州、广州先走,一只木船到了几个国家,经过马六甲海峡,到了印度洋。过去的茶马古道从云南到缅甸,丝绸之路从新疆靠沙漠骆驼到欧亚,这是节省了多少路?所以,习总书记提出来的也是走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一条是水路,一条是陆路,我们从铁路的宁波港经过吉尔吉斯斯坦到欧洲,从“一带一路”的战略角度我们是走对了,中国的对外开放是敞开大门,这是双赢,我认为是这样。

   

  主持人:您说得非常好。对于现在尤其是中国所处的经济形势,以及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双赢这个词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只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抛弃周边国家的利益,我们都是相互依存的,共同受到影响。潘委员,您有什么要补充的?

   

  潘庆林:“一带一路”这几年是我们热议的话题,不光国内老百姓、执政机关部门、国有企业、私有企业在研究,外国的朋友也在研究“一带一路”的国际战略思维,研究习主席的大同世界的战略。我们也高兴地看到,十八大以后习近平主席在短时间里走访了许多国家,告诉异国他乡的外国朋友们,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习主席用他坚强的毅力,用他“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思想,坚强地带领人们走下去。习主席带领中国人民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提出了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最大的任务和责任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人民在安定的社会里享受着红利。

   

  什么叫红利?涨工资不叫红利,生活好了找到工作不叫红利,上大学不叫红利,真正的红利就是在全世界这么动荡的今天,中国稳稳当当,中国人安逸地生活。在习主席的领导下,我觉得中国的安定稳定就是中国人民最大的红利。

   

  主持人:说得非常好,中国人民的安定稳定是最大的福利。

   

  潘庆林:中国人民的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

   

  主持人:林委员您提到了泉州,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人在海外有非常多的华人华侨,尤其在东南亚地区,所以我有一个问题,在今年两会当中许多委员就提到,比如潘委员也提到过要积极动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华人华侨的力量,鼓励他们积极加入“一带一路”计划当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想问一下两位委员,华人华侨在我们“一带一路”建设过程当中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应该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潘庆林:我们两位都来自侨联界,林委员是在缅甸——东南亚最重要的一个国家里生活多年,我是在日本,我们也看到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30年前中国人民走出去的时候,刷锅刷碗干自己的小活,维持自己的生活,他们用血汗,用泪水,用心,那时候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我们在两会上遇到海外各个国家的侨领,带领华侨来到北京大会堂,和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一起共商国是,堂堂正正。今天的华人在一起的时候应该说是“老乡见老乡,满脸喜洋洋”,有底气,因为中国好了,世界好了,这个世界才大同、安祥、美满,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幸福,满脸的笑容。

   

  坦率讲,中国富裕了,美国富裕了,而世界还处在不平等的阶段。我们国家从1949年建国以来到今天,维护着世界的和平,援助世界。即使在困难年代,我们国家也在省吃俭用,我们的人民勒紧裤腰带,援助非洲。我们今天富裕了,更应该加大对世界各国的援助,这是 “一带一路”的来由。我们作为华侨也是这样,全世界发展到几千万的华侨。

   

  主持人6000万,“一带一路”沿路有4000万。

   

  潘庆林:不可小觑的一个数字,这些华侨堂堂正正,因为祖国强大了,“一带一路”引领我们中国的经济走向世界。我们还应该注意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应当尊重异国他乡的风俗、法律、文明,包括我们现在走出去,入乡随俗,我们做好了就是为中国的形象加分,做不好会遭遇误解有损中国的形象,一会儿我再细谈。

   

  林晓昌:华侨华人应该扮演牵线搭桥的角色,因为华侨华人对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起着重大的作用。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习总书记多次出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官方外交,告诉大家,我们要采取双赢的措施。这就要靠我们的华侨华人采取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进行宣传,讲好中国故事,传好中国的声音,这是很重要的。

   

  我举一个例子,当时郑和下西洋的时候走的也是海上丝绸之路。他把我们中国古代的文明带出去,我们的陶瓷、制造、四大发明;同时把人家好的种子,地瓜、木薯等从海外引进来。如同一潭水,应该充分流动,水流不进来、流不出去就是一潭死水。“一带一路”最大的任务就是要加强海外的华侨华人向当地驻在国的群众宣传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果,要跟世界所有人共享,因为地球是大家的,不分你我,环境保护也是不分你我的。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提倡的“一带一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是起步、开端,我们起步要起好头。我们中国强大了,海外华侨华人腰杆挺起来了,我们是友好邻邦,我们宁可跟敌人交朋友,也不是拿着枪在对待。不管再难都是要从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进行宣传。

   

  我们的科技要创新。过去我们用大轮船拉出去的货物,16艘轮船的货换不到美国一架波音737。我们今天科技要创新,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关于中国制造,国外很多都是中国的产品。马桶盖是杭州生产的,你穿的羊毛衫,意大利、法国的,都是中国制造,我们给它贴牌加工,很便宜,倒过来运到北京、上海大型的商场里面,36块成本一件的要卖一两千。

   

  主持人:您说的中国贴牌生产是几年之前中国被称之为世界工厂的时候,现在搬到了东南亚?

   

  林晓昌:我现在给你说贴牌,很多品牌是就地生产,因为成本。一个制造商要算成本,人工成本,原料成本,这个不能运来运去。我们的很多皮鞋、日用品,国外的品牌直接在中国贴牌加工,我要中国的市场就只能在这里生产,这个是对的。今天很多企业走出去,中国品牌也不断在走出去,为什么很多工厂搬到外面去,搬到了东南亚国家?也是同样走外国这条路。在经济建设当中,我们的文化要学老祖宗,中国的上下五千年文化要学,但是在经济发展和制造业上,人家有好的我们必须要学。中国已经走在世界前沿的路上,只要我这个产品要生产,要哪一个国家的市场我就在哪一个国家就地生产,这条路就走对了。

   

  主持人:所以之前您提到,中国在前几年一直被称为“世界工厂”,我们也非常痛心。随着近两年的技术创新,我们不只是技术走出去,不再单纯加工、贴牌,我们也有自己的品牌和专利往外走。借着“一带一路”的机遇,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在“一带一路”战略大背景之下,当前国家推动国际产能合作、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指引下,您觉得中国企业目前面临哪些机遇呢?

   

  潘庆林:讲好中国的故事,唱好中国的声音,传播中国文化几千年的传承,这也是“一带一路”的主题。林委员讲到了中国经济的变化,从几年前到现在,今天中国走出去的关键不是技术问题、制造业问题,因为我们制造业大工厂已经被世界承认了。今天走出去最重要的一点是信用,诚信。习近平总书记出访各国的时候,把中国这几年赚的钱援助了贫困的国家,让世界很多国家刮目相看。我在民间外交走访的时候也见到很多国家政要、总统总理,他们也谈非常感谢习主席,能把钱拿出来用在有用的地方。有的国家是把钱拿出来用在战争,有的用在炒作,而中国把钱拿出来用在支援贫困国家,让他们和中国人民一道同享中国改革开放的果实,这一点通过“一带一路”体现出来了。

   

  “一带一路”现在要走出去,最应该注意的,我们现在面临的困惑就是“鹦鹉学舌”的干部,就像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少数干部不作为,但是唱得好听。你说“一带一路”,他也说“一带一路”,讲得很生动就是不做,阻碍了“一带一路”的进展。

   

  我也在中国经济网的演播室里头看了你们几期节目,非常受教育,讲得实实在在。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命脉,经济搞不好怎么都不行,中国以前穷,谁都看不起。中国走出去需要良知良德,用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经验告诉别的国家,也把我们走过来的事情告诉别的国家。“一带一路”喊出去要扎扎实实又实心实意、负责任,就像对待自己家庭负责任,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世界大同是我们共同目标。社会主义中国,对中国人民负责,也对全世界负责。中国人民的民生、世界的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主持人:您刚才在阐述的过程中真是慷慨激昂。

   

  潘庆林: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

   

  主持人:我们为了让中国人更好地走出去,首先要修炼好自己的内功,搞清楚我们究竟要去做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走出去。自己连“一带一路”的战略是什么都不清楚的时候,空喊口号肯定是没有效果的。您刚才说到的有一些官员不作为,虽然出台了“一带一路”的相关文件,但是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方案,没有进行下一步,就停留在相对比较空的层面,对于我们的战略推动和实施是有阻碍的。

   

  潘庆林:需要扎实地对待“一带一路”的战略思维理解,用民间的方式走出去。我们不但和我们的朋友交朋友,也要学会、懂得必须和我们的敌人交朋友,因为敌人交好了,远比我们身边夸夸其谈的小人要好。所以我觉得在走出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有老大的思想。我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但是你应该有中国人的味道,世界有酸甜苦辣的味道,甜有健康的热量,苦有去火的本领,辣有它的激情,走出去时千万要入其境随其俗。

   

  主持人:说得很好。我记得在20153月“一带一路”愿景行动规划发布的时候,列出了65个国家是“一带一路”重点国家,后来我们又发文说真诚地欢迎。

   

  潘庆林:“一带一路”没有这么具体,“一带一路”沿线,世界大同共享。

   

  主持人:欢迎任何有意愿与中国合作的国家加入到“一带一路”战略当中,不是只有这65个国家。

   

  林晓昌:去年推出了“一带一路”。因为“一带一路”对外贸易是用货币来交易的,我们要走“一带一路”,就要粮草先行。我们建立亚洲投资银行,很多欧洲国家参与,因为它们看中了中国未来的希望,可以享受中国改革红利。你需要钱我借给你,无论是公路建设、铁路建设还是港口建设。所以,中国的策略是相当高瞻远瞩的,中国从“一带一路”建设的角度走出去,你需要中国的什么产品,从科技、技术、人才,一系列的我全部给你。中国改革30多年,向世界宣布我们的改革是与全世界共享的。

   

  第二,中国与世界是友好的。日本、美国、菲律宾、越南对我国南海的炒作阻碍了我们“一带一路”的建设。南海,南沙群岛的岛礁、机场,建设这些就是为“一带一路”的船只服务,保驾护航。哪个国家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经过南海都是很安全的,我们还派了航空力量保驾护航。所以从“一带一路”的角度,我们首先是做得相当好。

   

  从对外交往、友好邻邦来说,我在缅甸生活过,过去九十年代美国、日本、英国对缅甸进行制裁,后来它发现中国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日本人安倍访问缅甸,免去债权,借的钱不要还了,美国开始对缅甸解除了制裁。  西方国家大量在缅甸做文章,一个是铁路,一个是输油管道。缅甸的皎漂港口租给它100年,包括水电站,受到很多西方政治干扰,不让发展。西方给一点糖就说好,我说远亲不如近邻,中国和缅甸拥有2800多公里的边境线,西方再好也是很远,我跟你再不好也是很近。

   

  主持人:华人华侨应该在当中起到更关键的作用。

   

  潘庆林:如何发挥6000万华侨的外交作用?我也建议中国经济网请各界人士在一起畅谈,“一带一路”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大的影响,我们走上“一带一路”之前要做好什么样的准备,要做到心中有数。所以这次33日政协开幕时我交了第一份提案,我在天安门广场对着国内国外媒体讲,在适当的时机允许情况下,不违反国家法律情况下,给予在海外异国他乡的外籍华人合法的身份证。我们也看到很多人在改革开放中到了异国他乡,有的在当地结合了,有的和异国他乡的异性结婚了,变了国籍,这种情况下当他们再回到自己国内,虽然各个方面有法律的规定,不管怎么样有的华侨带着投资商来,或者带着孩子回来投资,回国以后孩子学习中文,由于国籍不一样到了祖国进不了家门,长着中国人的脸进不了中国人的家、回不到祖国,这一点困惑了多少年。

   

  所以,国外很多华侨有这样那样的反映,我经过自己多年的调查提出了这样的提案。有的华侨提出华裔卡、侨民证,我告诉大家,这都是对自身的贬低,还得是规规矩矩的外籍华人身份证。这样对华侨回国可以减少手续的麻烦,而且对华侨尽快投入到国家建设、来去自由提供了有效的渠道。关键是形成一个合理合法的提案,我带着责任在33日把提案提交上去,希望国家各个部门会有一个合理合法的解决方案。

   

  主持人:很多老百姓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的事情,像我们老百姓、普通民众,这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一带一路”战略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福祉呢?

   

  林晓昌:我举一个很简单的、老百姓听得懂的例子,我开一个服装店用工人3个,我去开一个服装厂最少要300个,这是100倍的比例。“一带一路”的战略对我们中国老百姓带来的好处太多了,第一,从上班的角度来说,GDP增长了工资也跟着涨,这是老百姓看得见的。第二,中国80%是农村,有大片的土地,生产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的成品可以走出去。整个亚洲、特别是小食品很多都是由中国生产的,特别是糖果,像越南的白糖,我们生产的糖果,现在亚洲都是中国生产的糖果,这就是中国的进步。“一带一路”给老百姓带来的生产、收入、全面建成小康、脱贫致富的空间很大。领导干部要加以宣传,什么叫“一带一路”要解释给老百姓听。

   

  潘庆林:首先领导干部自己要明白。

   

  林晓昌:丝绸之路是从古代,我们国家生产的时候耕种,种的桑树生产出蚕丝、丝绸,我们拉出去交流,那边的木材、一系列的好产品拉进来,这就是交流。老百姓是能够得到很好的实惠,但是因为扶贫不如先投资,在世界中,商机是大家要抢的,“一带一路”改革开放走出去,该用什么产品满足世界周边国家的需求,这是要动脑筋思考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智慧是无限的。

   

  潘庆林:谈到中国的老百姓的生产力和所需求的东西,想谈谈马桶盖。我是来自日本的归国华侨,让我感到很困惑的是,在不同场合一提到日本,以前是砸日本汽车,到现在蜂拥而起去日本。从四年前去日本的37万人,到三年前去日本的70万人,到两年前去日本的150万人,到2015年底,到日本去的中国人超过了580万。我非常高兴,为什么?因为到日本去的中国人没有被舆论谈到中国人的不文明。日本的舆论是最敏感的,说明中国国民在进步,没有随地吐痰抽烟的。相反在中国生活的日本人没有受到人身攻击,说明民间与民间的交流非常重要。

   

  2009年我曾经提过一个提案,恢复繁体字。我就希望在繁体字“爱”的中间有一个心,我们改来改去爱中间的心没有了。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恢复就恢复,恢复多少是多少,恢复不了记住也可以,这是中华民族老祖宗的发明,希望把这颗心回到我们中国简体字“爱”里面去。

   

  主持人:潘委员,李委员,我跟您两位交流,今天收获非常多。我们从国家层面,从各个地方政府层面再到企业,再到我们的民间外交,华人华侨方面都探讨了很多,“一带一路”不只是政府的事情,也是普通老百姓的事情,它关乎你我。不只是中国自己的事情,也是与沿线各个国家之间互通有无、互利共盈、打造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全世界人类的一个共同话题,今天能与两位委员探讨我感到非常荣幸。

   

  潘庆林:不管怎么样,全中国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一步一步脚印去努力,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总结出一个道理,我们最不怕的是困难,最能克服的是困难,最终中国人民战胜的还是困难。

   

 

  主持人:谢谢,希望“一带一路”能真正为我们的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打开海外新格局提供更多的机遇。今天我们的直播到这里就结束了,更多精彩资讯请持续关注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