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立足国内扩大合作 《能源法》呼之欲出
中国的能源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供求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2006年我国石油消费的对外依存度上升到47%。对外依存度越高,安全系数越低,为进口石油付出的成本也越高。而且,我国石油进口主要来源于中东地区,世界强国在这一地区排兵布阵,虎视眈眈,将自己的利益触角相继深入有关产油国,给未来中国的能源供应带来较大变数。
今年3月份,中石油宣布在中国渤海湾的冀东发现了一个罕见的大油田——南堡油田,《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称其为“意义非凡的重大发现”。油田的发现除了经济价值,更具有深远的战略价值。这为中国加快战略石油储备、保证能源安全、摆脱在国际油价定价中的被动局面提供了保障,也为中国与IEA成员国共同应对因飓风等意外情况所造成的石油供应紧张局面增加了发言权。此后,中石油还在新疆和四川再度发现大天然气田,其中四川的龙岗气田的储量或为国内最大。
在对外能源合作方面,中国也有不俗的表现。印度报业托拉斯报道曾指出,中国3月份获得缅甸油气A-1、A-3区块,这让印度、日本、泰国和韩国等觊觎缅甸油气资源的国家羡慕不已。另据北京晨报报道,5月,中石油又与土库曼斯坦签订天然气井的钻井服务合同,获得世界最大气田钻探权,对此,国内石油专家表示:“这表明中国在与俄罗斯对土库曼斯坦的能源争夺战中赢得了关键性的第一步。”
中日间的能源合作也不容忽视。温家宝年初访问日本时,两国的四家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拓展在能源领域的进一步合作,联手对抗亚洲溢价。凤凰网评论说,中日两国在能源问题上正处在十字路口,能源问题可能成为割裂中日两国关系的利刃,也可能成为连接中日两国乃至东亚地区的纽带,改变过度竞争局面建立理性合作将使中日两国获得共赢。
另据最新消息,备受瞩目的中国《能源法(草案)》三稿已经修订完毕,即将于近日公布并征求意见。中国能源预警机制也已经初显眉目,国家能源办主持召开的“中国能源预测预警国际研讨会”日前在北京结束,这次会议的召开意味着中国正在加速搭建自己能源预测预警体系。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在高油价和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的背景下,各国都在努力寻找解决能源问题的办法,各国能源政策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一、减轻对国外能源的依赖,建立多元化的能源进口渠道。二、促进发展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本国的优势能源。三、鼓励提高能源效率和能源节约。四、建立石油储备制度,调节石油市场。五、统一区域性的能源政策,加强协作。
可以看出,能源问题早已不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关乎国家战略的大问题。能源的紧张局势一日不改变,各国间的博弈就不会停止。
特别声明: 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经济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和引用此文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经济网”,并请署上作者姓名。
(责任编辑:马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