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法呼之欲出 南堡油或影响油储基地选址
国际油价持续高烧,使国内外成品油价格进一步拉大价差。国内成品油价格如何顺利实现与国际接轨成为管理层面临的一大挑战。业内人士称,72美元/桶是考验国内炼油厂商是否调价的底线,如果现在国际油价站稳72美元/桶,国内炼油厂商提价将是必然之选。
近日有消息称,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已上报了调价申请。还有知情人士向《上海证券报》透露,发改委已初步酝酿了调价方案,最快将于本月出台。
但是,单纯提价并不能解决中国在能源领域面临的所有问题。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GDP总量接近2万亿美元的大国来说,制定一个系统的能源战略规划已经迫在眉睫。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去年底在五国能源部长级会议上指出,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的能源政策应坚持五大方向。第一,节约优先。第二,立足国内。第三,多元发展。第四,保护环境。第五,加强合作。目前,主要由工业化国家组成的国际能源机构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战略石油储备,超过其成员国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巴西、南非、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根据本国的石油消费情况,建立了各自的石油储备。依据“十一五”能源发展思路,中国将加强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建设,逐步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体系。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陈德铭在博鳌亚洲论坛时指出,国家发改委已经设立了石油储备办公室,而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正在组建过程中。他透露,到2010年我国石油战略储备将相当于30天进口量。中国石油储备基地总规划三期,储量安排为:一期1400万吨,二期2800万吨,三期2800万吨。其中,一期石油储备基地已于2003年确定,分别设在浙江镇海、舟山、辽宁大连和山东黄岛,并于2008年全部启用。二期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也已开始,广东、海南、湖北都在力争进入第二批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选址名单。5月冀东南堡10亿吨大油田的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第二批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中石油副总裁胡文瑞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透露,南堡油田所在的河北曹妃甸地区成为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基本已成定局。
据悉,备受瞩目的中国《能源法(草案)》三稿已经修订完毕,即将于近日公布并征求意见。中国能源预警机制也已经初显眉目,国家能源办主持召开的“中国能源预测预警国际研讨会”日前在北京结束,这次会议的召开意味着中国正在加速搭建自己能源预测预警体系。据英文《中国日报》7月19日报道,中石油的一位消息人士透露,中国拟建四级石油储备体系。分别是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各个地方政府的石油储备,三大石油公司的商业石油储备,和中小型公司的石油储备。
石油涨价中国并非幕后黑手
中国加紧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与国际油价持续高烧在时间上的巧合引发了许多联想。有外电报道暗示,中国是本轮国际油价大涨幕后的黑手。针对这样的无端猜疑,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王金祥5月底在澳大利亚接受采访时表示,即使基准原油价格依然居高不下,中国也将加紧增加战略石油储备。对此,业内专家认为,上述表态其实是在向世界暗示,中国不是导致国际油价波动的“幕后黑手”。事实上,中国直到去年三季度才开始真正储油,而当时国际油价已开始下跌,且直到今年一季度仍维持跌势。可见,中国因素非但不是拉动油价上升的“祸首”,反而与油价走势相背离。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5月21日在《21世纪经济报道》刊文表示,其他石油消费国应当认识到,基于中国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和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中国的石油储备对国际市场的稳定不仅有益无害,而且举足轻重。因为市场一旦发生严重的供应中断,中国就可以有能力运用储备来满足自身的需求,稳定石油价格,而不是进一步对市场造成压力。因此,配合和协助中国做好石油储备,也是对其他石油消费国有益的事情。
特别声明: 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经济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和引用此文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经济网”,并请署上作者姓名。
(责任编辑:王惠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