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难离经贸合作“压舱石”
——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所所长陈凤英
经济日报记者 禹 洋
国家主席习近平此次访美,是中美两国领导人自加州“庄园会晤”和北京“瀛台夜话”之后又一次见面,将为中美关系进一步指明方向。就中美关系中举足轻重的经济贸易往来相关问题,《经济日报》记者专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所所长陈凤英
记者:您如何评价中美经贸关系几十年来的发展?近些年,中美经贸关系与过去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
陈凤英:总体而言,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是顺畅的。美国现在是除欧盟之外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中国也是美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即便是在两国关系遭遇风浪的时候,双边贸易增长也没有停滞。
近几年,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中美两国间的经贸关系出现了新的特点。双边贸易吻合度提升,更趋向于“平衡”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在经贸往来方面,中国更多的是依附于美国,需要美国这个巨大的出口市场来支持中国的制造业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发达国家经济出现明显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旧坚挺、保持稳定增长,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反而变得更加依赖中国。金融方面,中国大量购买美国国债;贸易方面,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数量大幅增长;投资方面,中国赴美投资金额已经超过美国对华投资,美国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第三大目的地。此外,中国民众在美国购房置业、中国留学生赴美学习、游客赴美旅游等,都拉动了美国经济增长。
记者: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进程中,经贸关系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的背景下,推动中美两国的双边经贸往来,对于拉动中美两国经济增长、提振世界经济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陈凤英:经贸合作对中美双边关系而言至关重要,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是“压舱石”和“稳定器”。在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美两国在经贸合作上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需求,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经贸关系是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如果没有经贸往来,新型大国关系就成了空壳。
美国和中国现在是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美国代表着发达国家,而中国则是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当前,美国经济正在复苏进程中;中国经济虽增速放缓,但依旧保持了7%左右的较快增长。中美两国可以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龙头”,如果中国和美国经济出现问题,世界经济也会跟着“大喘气”。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双边经贸往来直接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
记者: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力量崛起、话语权提升,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出现“再平衡”趋势,中美两国的经贸往来也因此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小插曲”。您如何看待不时露头的中美贸易争端?
陈凤英:贸易摩擦对双方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应当尽量避免。对于已经产生的贸易摩擦和争端,我们要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双边贸易本来就存在竞争,产生摩擦很正常。中美之间贸易摩擦增多,主要是因为双边贸易越做越大。贸易争端和双边贸易量是正相关的,任何国家间的贸易往来都是如此。要清楚地看到,贸易摩擦和争端在中美双边贸易中只占了极小的一部分,合作始终是双边贸易的主流。因此,中美两国相关机构、企业和民众都应“常态化”地对待贸易摩擦,不夸大、不放大,正面对待,合理协调争端。
对于全球政治经济秩序“再平衡”问题,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并无意挑战美国的全球话语权。但随着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势必会更多地融入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以人民币国际化为例,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而且有望很快超越排名第四的日元。伦敦、卢森堡等国际金融中心都建立了完善的人民币离岸市场,部分国家已经将人民币列为外汇储备。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贸易的需要。美国应当接受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这一不争的事实。
此外,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等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机制和倡议,实际上有诸多共通之处。亚太之大,足以容得下中国和美国。中美双方应开拓新的合作模式,寻求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中的共同点和相通点,将现有各项机制“打通”,共同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
记者:在经贸合作领域,习近平主席此次访美有哪些亮点?中美双边经贸合作有望取得哪些新进展?
陈凤英:首先,习主席将在西雅图会见美国工商界人士,企业间合作和地方合作可能是讨论重点。目前,几乎美国所有大型跨国企业在中国都有投资。下一步,中国企业将通过并购、建厂等方式继续扩大赴美投资。去年,奥巴马总统来北京参加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期间宣布,将中美商务旅游多次往返签证有限期延长至10年,为商业往来提供了便利。此次习主席访美,可能也会带去“大礼包”,促进地方合作和企业间合作。
其次,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可能成为此访的一大亮点。从中国国内近期的动向来看,15日通过的《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有助于负面清单这一管理模式的国内外对接,为BIT谈判打下了国内基础。此外,深化国有企业和重点行业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等,也是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的表态。如果中美能够签署协议或者推进BIT谈判,对中美双向投资,尤其是中国对美投资,将形成极大的推动和保证作用,成为中美经贸合作的新增长点。
第三,此次习主席访美,可能会较多地谈到中国经济。近期,由于资本市场波动和汇率调整,中国出现股市震荡和汇市不稳,引起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商业界人士担忧。作为负责任的新兴大国,中国有责任作出解释,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经济情况,让国外各界人士对中国经济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因猜测引发对中国经济和对华投资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