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第14次联合协调理事会7月6日在苏州工业园隆重召开。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理事会中方主席王岐山与会。外交部、商务部、江苏省政府、苏州市政府及苏州工业园区有关负责人等共同会见了中外记者。
与此同时,包括CNBC、道琼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网站、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网站、雅虎财经等在内的众多国际通讯社与新闻社对苏州工业园的管理输出、产业国际化、人才战略等热点话题表示关注,并报道了苏州工业园的创新实践和所取得的成绩。以下是外媒报道的主要内容:
“苏州工业园的名字有一点误导,”苏州工业园(简称SIP)主任杨知评在园区管委会大楼的19楼会议室对记者说。“SIP不是工业园,她是一座城市。”
杨主任透露说,这恰恰就是SIP的成功秘笈。与中国众多产业开发区不同的是,奠基于1994年的苏州工业园是中国与新加坡政府联合创立的园区,从创园伊始SIP的定位就是一个宜居的城市而不仅仅是制造业基地。
在中国商务部的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评比中,SIP在综合竞争力、生态环保和有效利用外资情况三项指标均位于第一。香港贸易发展局也评价SIP有着“灵活、透明的管理风格”、汲取了新加坡“宝贵经验和现代化管理方式”的园区。
“SIP是一个管理有序的园区,也是中国产业发展最前沿的地带之一,”英国《经济学人》集团资讯研究部负责中国业务的学者刘倩博士说。“管理层为园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倾注了大量努力。”
SIP的管理经验受到了广泛赞誉,使得她最近被中国商务部指定作为中国开发区培训基地成为自然的结果之一。杨知评主任也称之为“一项重要的殊荣”。
“我们确实从新加坡的合作方汲取了很多,无论从基建还是营销,再到招商引资,他们为SIP官员提供了细致的培训,并且帮助我们吸引到了半导体科技、生物医药、精密工程等先进产业的投资者,”SIP副主任孙燕燕说。
SIP占地约288平方公里,吸引了财富500强企业中的86家公司投资,利用外资额达到216.7亿美元、内资427亿美元,2011年GDP总量达251亿美元。与中国的大产业转型趋势一致,SIP也致力于不断提升产业价值链,从单纯的制造业向创新型产业方向发展。而苏州提供的宜居环境无疑也使这项使命变得相对容易很多。
“完善的基建是一回事,而更重要的是软环境,以及人的理念,这些才是使SIP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孙燕燕主任说。“我们提倡的是‘亲商’,现在进一步提出‘亲民’,这样的努力使SIP成为一个理想的生活之地。”
在创建伊始的10年,SIP主要致力于吸引产业落户,而这之后,是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包括环境、住宅、商贸、文化与艺术、娱乐设施(包括著名的金鸡湖,还有兴建于湖畔的摩天轮)等等……使这个城市的业态不断趋于饱满。即便现在,SIP也在继续派官员去新加坡学习城市管理的经验。
“在其他工业园区,最好的地块往往是留给产业投资者的,鲜有用于娱乐和文化活动的,”杨知评主任说,“但是在SIP,我们将最黄金的地块保留了18年,最终(按规划)将其用于商业中心的建设。没有人能这样(熬得住18年)…”
“另外,我们致力于吸引的高端人才,也不止于科学家和工程师,而是包括了艺术、音乐领域,甚至金融、管理等等——是全方位的人才工程,”他说。
从某种意义上说,SIP如今正处于发展阶段的2.5代。——以强生这样的跨国巨头公司为例,在2007年其制造基地落户SIP,而在2010年,在SIP建立了首个共享金融服务中心(服务于强生位于整个北美的所有子公司),而在2011年,强生又在SIP建立了创新中心,为亚洲新兴市场提供医药诊断和治疗设备的研发支持,迄今强生在SIP的总投资额已达1.15亿美元。
“跨国公司最早落户SIP是进行出口导向的制造和生产,但如今,他们发现中国的产业供应链已经成熟,中国的毕业生供给充沛且价格不昂贵,同时国内整个市场体量也不断增大,因此这些企业进而在这里设立研发、采购、物流、渠道分销和金融服务中心,就是自然不过的事情了,”SIP副主任孙燕燕说。
“因此我们称之为2.5代发展阶段;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纯第三产业,而是制造业延伸出来的、服务业特征日趋显著的一个结合体,SIP是最理想的地方。”
除了由外资设立的大型企业之外,SIP还孵化了一批高新科技的初创公司,其中不少是由海归人士创立的。在一个建立于2007年的、叫作纳米生物园的孵化中心,275家年轻的公司受到孵化,并且他们将迎来更多伙伴。
尽管发展势头如此令人振奋,SIP势必面临着土地资源的瓶颈,这也是SIP的管理者致力于输出他们的管理模式、向中国其他地区拓展园区疆域的缘由之一。
“我们将来是必须要走出去的,”纳米生物园中心总裁刘毓文说,“即便在(中心孵化的一半公司倒闭)最糟糕的情境下,我们还有约150家公司——他们都以年增长率翻番的速度在发展,很快我们就会遇到地理空间的发展瓶颈。”
“这里是最适于研发和公司总部的地方,但不意味着它适于作制造基地。我们当然需要适时地找到‘出口’,即便是初创公司的孵化阶段,我们也将拓展输出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考虑,包括输出何地,如何输出,等等……”刘毓文说。
但在SIP园区层面,管理者已经跨出了实际的一步,将SIP模式对外输出,输出地包括江苏省内的宿迁、南通,安徽省的滁州,以及新疆自治区。
“如果我们要持续发展,为企业找到新的空间是必须的,”SIP主任杨知评说,“但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拷贝和复制’行为。输出地必须符合一系列的条件,包括适应我们管理模式的能力。”
在管理输出方面,SIP向输出地不仅派驻经验丰富的官员,而且在商业开发、服务设施建立、住宅工程等方面,也派驻专业人士提供辅导。
“你需要两个臂膀的支持,一个是官方的团队来帮助设立管委会,另一个是商业开发的团队;两个缺一不可,否则就没有人来投资。”杨知评说,“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帮助启动一个市场,市场起来了,更多的商业活动就会跟进,不然什么也不启动,谁会来投资呢?很多其他的工业开发区没有意识到这第一点。”
当然,SIP的眼光不局限于国内。在亚洲,SIP也在和一个国际输出的目的地进行前期谈判,杨不愿意目的地为哪个国家。但他表示,SIP对管理输出地的要求条件包括稳定的社会和政治局面、对外资友好的监管环境,等等。
在为其制造业投资者不断找到新的“出口”(拓展空间)同时,SIP也迎来了更多发展契机,其中包括——园内留驻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培养和雇佣更高层次、具备更多技能的产业工人;向居者提供更佳的生活方式选择,等等。例如,SIP最近吸引了来自台湾的“诚品”连锁书屋的落户,此外,园区还希望将园内员工持大学本科学历的比例从现在的三分之一每年增长2个百分点。
这些都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无论是提供高科技的职位、高品质的生活方式而言,SIP都已不再姓“工”,而是朝着一个创新城市中心的方向在发展。
“我们作为先行先试的一个创新园区,获得了很多特殊的支持,所以我们应该分享和输出,”说起SIP被指定为国家开发区培训基地一事,杨知评主任坦言,“这也是我们向其他人学习的机会。”(之华媒体供中国经济网专稿)
(责任编辑:王惠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