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ce专稿 > 新首页 > 外电简报 > 正文
中经搜索

消息简报:全球车企在中国掀起环保车霸权争夺战

2016年04月26日 10:42   来源:中国经济网   

  以下为中国经济网国际部4月26日编译整理的驻外记者报道和全球主要财经媒体要闻消息简报,仅供参考:

  美股本周有望创史上第二长牛市

  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人质疑美国企业利润的健康状况,但美国股市本周四仍有望创下一个新的里程碑,超越战后的繁荣期、录得美国史上持续时间第二长的牛市。美国股市这轮涨势的持续时间之长将仅次于1987年至2000年的牛市。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的数据显示,到本周四,美国股市始于2009年3月低点的这轮牛市的持续天数将达到2607天,超过1949年6月至1956年8月的那轮“长牛”。(此消息来自《金融时报》)

  中国市场钢材和铁矿石价格在大涨之后回落

  中国市场钢材和铁矿石价格周一走低;上周价格曾大幅上涨,促使监管部门尝试为中国火爆的大宗商品市场降温。上海期货交易所螺纹钢期货下跌0.3%,该期货上周四一天就上涨7.4%。与此同时,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期货下跌0.7%,上周大涨16%。分析师警告称,中国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已过头,这一涨势一定程度上是受可用于交易的资金大幅增加推动。(此消息来自道琼斯)

  韩国2016年第一季度GDP环比增长0.4%

  韩国银行(央行)2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韩国2016年第一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71.84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1万亿元),环比增长0.4%,增速连续两个季度低于1%,且创下三个季度新低。(此消息来自韩联社)

  韩政府拟推广绩效年薪制

  据韩国青瓦台和企划财政部25日消息,韩国总统朴槿惠正在考虑将于6月中旬在青瓦台召开公共机构负责人会议,听取有关各机构“绩效年薪制度”落实情况的汇报。“绩效年薪制度”是根据职员的工作表现和成果计算报酬的制度。为大力推动劳动改革,提高韩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青瓦台和政府方面考虑首先在公共机构实施绩效年薪制度,将其实施范围逐步扩至私营企业。韩国政府已设定了年内在120家国营企业和半官方机构实施绩效年薪制的目标。(此消息来自韩联社)

  日本将在中国开展医疗连锁机构

  日本政府和大型医疗器械企业展开合作,计划2016年度内在中国开设生活习惯病治疗的医疗机构。中国仅糖尿病患者被认为超过1亿人,但从事治疗和预防的医疗机构存在短缺。中国政府希望引进外资企业的先进医疗,而日本方面则希望以中国为立足点,全面启动面向亚洲的医疗出口。这将成为日本企业主导的医院在中国全面拓展连锁业务的首个案例。日本内阁官房正在推进与中国政府的谈判,日本政府将此次业务定位为成长战略中倡导的“拓展医疗国际市场”的核心项目。(此消息来自日本经济新闻)

  全球车企在中国掀起环保车霸权争夺战

  中国北京国际车展4月25日拉开帷幕。借此次车展,德国大众和本田等世界级汽车厂商均透露了将在中国市场投放最新款环保车的计划。由于大气污染严重,中国正在加强环境对策。为此,各汽车厂商等将不得不在开发和生产方面进行巨额投资。中国经济结束高增长使得市场需求前景日趋充满不确定性,各汽车厂商的竞争也日趋呈现出消耗战的局面。此次北京国际车展吸引了全球1600家以上的企业参展,中国政府将于2017年以后施行达到全球最为严格的欧洲水平的最新排放标准。(此消息来自日本经济新闻)

  IMF:中东经济体面临石油收入下降局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简称IMF)估计,由于油价下跌,中东依赖石油的经济体仅去年一年就损失了3,900亿美元石油收入,而今年可能最高损失1,500亿美元。IMF称,石油出口收入下滑的直接原因是原油价格从2014年年中的每桶115美元左右暴跌至年初的30美元以下,目前油价已重返40美元上方。潜在收入损失给沙特和科威特等去年出现庞大预算赤字的主要石油出口国的经济带来巨大压力。IMF此前估计,能源价格下跌将造成石油收入减少3,600亿美元。(此消息来自道琼斯)

  德国考虑提供13亿美元补贴提振电动车销售

  知情人士透露,德国财政部已提议由政府和汽车行业出资,向汽车市场提供12亿欧元(合13.5亿美元)补贴,以刺激疲弱的电动车销售。知情人士向《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透露,根据上述提案,在2016年和2018年夏季间购买纯电动车的消费者可从政府和汽车行业获得5,000欧元补贴,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者可获得3,000欧元补贴。在那之后,购买这两种电动车可获得的补贴分别降为3,000欧元和2,000欧元。(此消息来自道琼斯)

  日本未能中标澳大利亚潜艇项目

  日本政府相关人士26日透露,澳大利亚的相关部长25日通过电话向日方通报,澳大利亚的新型潜艇招标没有选择日本作为共同研发伙伴。《澳大利亚人报》26日报道称,法国企业似乎将中标。据该报称,总理特恩布尔预计将于26日召开内阁会议批准国家安全委员会(NSC)的决定,并在将建造潜艇的澳南部城市阿德莱德宣布招标结果。(此消息来自共同社)

  华兴资本取得内地证券牌照

  投行华兴资本(China Renaissance)已被中国监管部门允许开展证券经纪业务,根据华兴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包凡的说法,华兴资本将获得证券承销、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和证券资产管理的牌照。华兴资本将在名为华菁证券的合资公司中占49%的股权,但将获得日常经营的控制权。合资公司将设在上海,合作伙伴是内地的一家传媒公司和一家科技公司。(此消息来自《金融时报》)

  韩进海运股价暴跌30%

  韩进海运(Hanjin Shipping)股价昨日暴跌30%,由于不断累积的债务和日益扩大的亏损迫使该公司走向债权人主导的债务重组,投资者越来越担忧这家韩国最大集装箱航运公司的未来。该公司的股价昨日跌停,至1825韩元的历史新低,成交量为过去六个月每日均值的11倍。韩进海运在上周五表示,它将在本周一(即昨日)向债权人请求进行债务重组;去年底,该公司的债务与股本之比接近850%。随着全球贸易放缓,同时运力过剩压低运价,自2011年以来韩进海运已连续四年遭遇净亏损。(此消息来自《金融时报》)

  纽约地标建筑索尼大厦13亿美元易手

  沙特集团Olayan Group的美国子公司和总部位于伦敦的Chelsfield——已达成协议,以13亿至14亿美元收购位于曼哈顿中城核心地带的麦迪逊大街550号索尼大厦(Sony Building)。这座大楼只有过两家主要的租客:最初的租客AT&T,以及索尼自身。两个月前,索尼已迁至下城区。Olayan和Chelsfield预计交易将在5月份完成。同时,两家买主还将为这一办公空间寻找新的租客,并可能为规模足够大的租客提供大楼的冠名权。(此消息来自《金融时报》)

  日本第一大银行集团2016财年预将减利千亿日元

  共同社报道说,日本国内第一大银行集团三菱日联金融集团2016财年净利润预计仅为8000亿日元左右(约合人民币468亿元)。业绩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央行推行的负利率政策导致银行的收益环境恶化。三菱日联金融集团2016财年净利润将比上一财年减少1000亿日元左右,连续两年减利。该集团打算在5月16日发布财报时公布上述预期,正在就此展开协调。(此消息来自共同社)

  iPhone减产让日系零部件日子不好过

  日本大型电子零部件企业的订单额时隔4年首次减少。村田制作所和TDK等6家大型企业2016年1~3月合计订单额比上年同期下降4%。日本经济新闻对于包括京瓷、日本电产、日东电工、阿尔卑斯电气在内的6家公司的订单额(一部分为销售额)进行了自主统计。2016年1~3月订单总额仅为约1.24万亿日元,自遭受3-11大地震和泰国洪水影响的2012年1~3月以来,时隔16个季度首次低于上年水平。(此消息来自日本经济新闻)

  沙特阿美将在利雅得IPO

  沙特阿拉伯副王储穆罕默德透露,世界最大石油公司、沙特国营企业沙特阿美的股票将上市。上市后的总市值预计超过2万亿美元,大幅超过目前总市值排在世界首位的美国苹果。通过上市筹集到的资金等将被用于投资增长领域,降低对原油的依赖度,改善财政收支。4月25日,沙特政府通过了一揽子经济改革构想“视野2030”,沙特阿美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就是其中一环。(此消息来自日本经济新闻)

  中国建行将为新加坡企业投身一带一路基建提供300亿新加坡元支持

  中国建设银行周一与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签署合作备忘录,建行将为在新加坡注册的中新企业投身“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300亿新加坡元(约合222亿美元)的金融支持。建行同时还与新加坡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建行将携手新交所为中资企业到新加坡进行首次公开募股、债券融资、并购及跨境资产管理等提供优质服务。(此消息来自路透社)

  电能实业与长江基建斥资逾70亿港元购赫斯基能源输油管道资产

  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两家从事基建及能源企业--电能实业及长江基建周二宣布,与加拿大赫斯基能源(HSE.TO)达成协议,以11.55亿加元(约70.65亿港元)购入赫斯基能源旗下输油管道资产65%权益。连同项目债务,赫斯基能源将可收取合共17亿加元。交易完成后,赫斯基能源将保留该资产组合35%权益,并继续负责日常管理和营运。而电能实业及长江基建将分别拥有该项目(Husky Midstream Limited Partnership,HMLP)48.75%及16.25%权益。(此消息来自路透社)

(责任编辑:苗苏)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