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本电器公司松下公司(Panasonic)最近宣布,松下已成功完成了对日本电池巨头三洋电机公司的“要约”收购,松下共收购了三洋电机已发行的50.19%的股份,收购金额约4037.8亿日元(近46亿美元)。业内人士认为,松下和三洋电机2009财年(2009年4月-2010年3月)预期销售额之和将达8.66万亿日元,直逼位居日本国内之首的日立制作所的8.7万亿日元。松下完成此举后,将充分发挥其资 |

|

|
|
设立合作委员会 争取协同效应
松下对三洋的收购经历了一个较为波折的历程。2008年11月8日,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与三洋电机公司在东京和大阪举行紧急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松下公司通过公开股票收购(TOB)方式收购三洋电机公司,双方达成一致,将开始协商进行资本和业务合作的事宜,但其前提是三洋电机公司要成为松下公司的子公司。同时,松下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与持有三洋优先股的美国高盛集团、日本三井住友银行、大和证券SMBC集团等3大金融机构进行协商以获得相关股份。此前,松下与三洋两家公司分别召开了董事会,就在收购过程中尊重三洋公司的经营独立性一事进行了确认,并就达成收购协议的经过以及今后的收购方针作了说明。12月19日傍晚,松下公司和三洋电机公司的社长在大阪宣布,双方已经签订资本业务合作合同。根据合同,松下将于2009年春将三洋收购为子公司。松下和三洋今后将设立“合作委员会”。松下将借三洋所擅长的太阳能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业务推动其全球战略;三洋则将引入松下的成本削减经验,强化经营体制。松下还计划加大向三洋公司处于优势地位的充电电池、太阳能电池等高端技术的能源环保业务投资约1000亿日元,以使收购产生协同效应。
松下公司社长大坪文雄表示,收购三洋电机公司为子公司将给公司带来可观的效果,松下将力争在2012年度增收800亿日元营业利润。其中,预计太阳能发电和燃料电池等能源领域将增收400亿日元利润,强化经营体制及规模利益方面增收400亿日元利润。
业内人士认为,两家公司此举是希望通过联合采购降低成本,提升整体利润。松下公司为加速推进全球化战略,希望通过吸收三洋电机公司所擅长的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部门,扩大在海外市场的业务;三洋电机公司则希望充分利用松下公司的销售网络来扩大规模,而三洋电机公司目前的业务、员工、品牌和现行经营体制将保持不变。
推动各大厂商进行业务调整
◆ 并购将加快行业洗牌,推动各大厂商进行业务调整,进而改变行业布局
◆ 松下的目标是凭借节能、创能、蓄能方面的领先优势,变身为一家综合能源企业和领先的电机制造商
从整个收购经过可以看出,松下公司在此次收购中表现出了势在必得的坚定信心。松下公司社长大坪文雄在完成收购三洋后表示,希望两家公司能够融合优势,创造出新的业绩。
松下公司方面表示,两家公司的合并,考虑有三。其一是基于对经济前景的担忧,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市场需求萎缩,日元升值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宏观经济形势前景不甚明朗,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巨大压力。松下公司2009年上半年发表的2008财年年报显示,由于平板电视等业务表现不佳,加之重组费用膨胀,公司净亏损3790亿日元,这一亏损额仅次于IT泡沫崩溃后的2001财年,预计2009财年也将出现1950亿日元的净亏损。三洋公司的管理人员则表现出无可奈何,称“虽然(收购价格)很便宜,但只有成为(松下的)子公司才能生存下去。没有别的办法”。其二是近年来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厂商实力的迅速提高和影响力的扩大,特别是一些新兴市场的企业迅猛发展,进一步加剧了两家公司的竞争环境的严峻性。据介绍,松下和三洋在能源、电子、元器件、数码、商务、白色家电等领域均有较强的互补性,特别是在太阳能发电方面,三洋具有技术优势,而松下有全球性销售网络优势。松下通过与三洋的合作,即可实现正式进军此前从未涉足的太阳能电池业务这一成长领域,还可在需求不断扩大的电动汽车等新型环保车型用锂电池业务上取得更大份额。其三是实现松下创业百年的辉煌。用松下社长大坪文雄的话说,就是以松下白色家电的节能优势(节能)、以及双方融合后形成的太阳能电池及燃料电池(创能)、充电电池(蓄能)等技术与市场的领先优势,力争在松下公司创业一百年(2018年)之际,使松下成为一家“综合能源企业和世界第一的电机制造商”。
松下并购三洋后,三洋仍将沿用自己的品牌。三洋电机佐野精一郎社长日前对媒体表示,今后在与松下重叠的洗衣机等白色家电业务整合方面,尤其是牵涉到人员削减、工厂关闭等重大问题上,双方将会进行非常慎重的考虑。佐野特别强调了双方在零部件联合采购、成本削减方面以及海外市场优势互补的重要性,并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强化白色家电等领域互补合作,发挥两者的协同作战效果。他强调,在不同地域市场、不同商品领域,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协同共生”空间。三洋电机(中国)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收购完成后,三洋在华品牌将独立经营。在家电市场的竞争中,松下和三洋各有布局,有的区域有其中一家品牌,有的区域两家品牌都有覆盖,但仅仅一家独斗都没法赢,所以两家要强强合作。三洋公司已在收购之前采取了一些合理化措施,以削减开支。在2009年三洋就有1800名日本国内员工提前退职,三洋相关人士戏称这是“出嫁前的净身”。社长佐野精一郎等高管以身作则,从精简出差到只换圆珠笔芯,并指示公司员工削减经费。令人玩味的是,三洋电机公司创始人井植岁男是于1947年(时年43岁)离开松下电器公司,创办三洋电机公司的。此后,三洋公司与松下公司之间的姻亲、纷争、纠葛、离合、盛衰,堪称日本家电工业史的一个缩影。
鉴于全球产业竞争日趋激烈,日元升值势头未减等,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对松下此举的前景抱有怀疑,对松下公司能否实现“世界第一”的梦想持谨慎态度。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此举可能会加快行业洗牌,推动各大厂商进行业务调整,进而改变行业布局。各厂家将调整今后的发展方向,并不断集中优势资源,提高产业竞争力。以松下公司收购三洋电机公司为契机,电机行业今后有可能在冰箱、洗衣机等“白色家电”以及手机、燃料电池等领域加速重组,全球范围内电机行业的竞争将更为激烈。
(责任编辑:郭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