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两行按兵不动默克尔炮轰美联储"放水"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当前位置     国际经济频道 > 外经外贸 > 正文
中经搜索

欧洲两行按兵不动默克尔炮轰美联储"放水"

2009年06月05日 09:12   来源:新华网   
·6.7亿罚单:被删邮件露马脚
·菲方射杀台渔民视频曝光
·苹果被挤出中国手机市场前5
·恒天然被曝含肉毒杆菌
·金正恩姑妈80天未现身
·我养老保险缴费率是美2.4倍
·欧盟九成光伏市场留给中国
·GSK在华团队大换血
·进口车市场价格垄断重灾区
·金正恩26岁妹妹任劳动党要职
·美国政府冷对底特律破产
·GSK4高管被抓 1疑接受性贿赂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北京时间昨晚,欧洲两大央行均如期宣布维持利率在历史低点不变。分析人士注意到,在近期经济“嫩芽”频发的宽松环境下,主要发达经济体继续降息或是推行超宽松货币政策的迫切性和主观意愿已经不再那么强烈。

    而在另一方面,随着资产价格的大幅回升和经济回暖的信号不断传来,在量化宽松政策方面迈出步子最大的美联储已开始面临适时紧缩的压力。德国总理默克尔甚至在本周公开炮轰美联储和英国央行,称其向经济中投入太多资金。

    与此同时,一些利率处在相对高位的新兴经济体仍在继续降息,比如俄罗斯和冰岛昨日都先后如期降息。

    经济回暖帮特里谢解围

    昨天,欧洲央行毫无悬念地宣布维持利率在1%的纪录低点不变。有分析认为,近期经济形势的温和改善,某种程度上帮助央行解了“两难”困惑。

    在5月7日的上一次议息会议上,欧洲央行如期宣布将欧元区基准利率下调25基点,至1%的历史新低。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会后表示,央行已经同意600亿欧元债券购买计划,迈出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第一步。特里谢说,为应对金融和经济危机,央行除了继续向银行提供无限制的流动性以外,已经原则上同意购买以欧元计价的资产担保债券。

    不过,在此之前,欧洲央行内部就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大宽松货币政策力度的分歧也达到顶点。以德国央行行长韦伯为代表的一派坚持认为,1%的利率已经是底部,并且反对采取诸如收购国债等进一步措施。但其他一些央行成员则认为,在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央行应该启动资产收购计划,并保留进一步降息的选择。如此严重的内部政策分歧,在欧洲央行成立十年来还从未出现过。

    不过,近期要求进一步降息的观点似乎不再那么迫切,因为包括欧元区自身在内的更多经济指标均指向衰退减缓。野村国际的经济学家比尔科表示,全球经济停止“自由落体”,某种意义上是替欧洲央行解了围。

    英国央行昨晚也如期宣布维持利率不变,这是该行连续第三个月作出同样的决定。在上月7日的会议上,英国央行同样宣布维持利率在0.5%的历史低点不变,该行当时还宣布,将进一步扩大现有的债券收购计划至1250亿英镑。被认为衰退程度最深的英国经济,近期也出现了一些触底的信号。同样在北京时间昨晚,加拿大央行也如期宣布,维持利率在0.25%的历史低点不变,并重申将维持现行利率至明年第二季度不变。

(责任编辑:杨海洋)

共(2)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 页  
閸掑棔闊╅崚甯窗
点击进入国际频道     环球24小时简报 驻外记者报道集 观察与借鉴 国际IT行业资讯  视说“新育” 
·国际经济     中国与世界 | 全球时事 | 专稿独家 | 国际经济 | 投资环境 | 跨国公司  | 滚动
·环球博览    文娱前沿 | 视觉艺术 | 世界趣闻 | 海外看中国 | 军事科技 | 环游世界 | 博览周刊 
·世界文明    当代观察 | 历史回眸  | 大国崛起 | 以史为鉴 | 文明图说 | 人文风物 |  博阅 |  新知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