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际经济频道 > 外经外贸 > 正文
中经搜索

美媒称朝鲜测试美韩底线 美或承认其拥核国地位

2009年02月10日 11:25   来源:环球时报   同创钟文
·6.7亿罚单:被删邮件露马脚
·菲方射杀台渔民视频曝光
·苹果被挤出中国手机市场前5
·恒天然被曝含肉毒杆菌
·金正恩姑妈80天未现身
·我养老保险缴费率是美2.4倍
·欧盟九成光伏市场留给中国
·GSK在华团队大换血
·进口车市场价格垄断重灾区
·金正恩26岁妹妹任劳动党要职
·美国政府冷对底特律破产
·GSK4高管被抓 1疑接受性贿赂
    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自从2006年朝鲜开发核装置以来,美国一直拒绝承认其核大国地位。但是随着美国新总统和新政府上台,美国似乎已经愿意承认这个事实。

    美国可能承认朝鲜核大国地位

    美国对朝核态度的转变似乎与朝鲜最近刻意制造的紧张有关,美国新政府正在回顾对朝鲜的政策。驻韩美军指挥官沃尔特?夏普将军说:“我不知道术语该怎么说,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朝鲜已经成功进行了核试验,具备了核大国的实力。”

    夏普的评论重新燃起了对这个问题的争论,美国似乎正在考虑承认朝鲜梦寐以求的核大国地位。美国中央情报局新任局长里奥?帕内塔上周参加参议院听证会时评论说,现在不清楚朝鲜领导人金正日是否准备放弃核计划。

    这些评论与近来朝鲜在东部测试大浦东-2型远程导弹的报道一致,现在迫使朝鲜放弃核计划似乎变得更加困难。韩国外交事务与国家安全学院教授金顺汉说:“这是朝鲜的典型战术。每当朝鲜对某个特定问题感兴趣,想用谈判达到目的时,他们就会制造一种紧张气氛。现在朝鲜最感兴趣是在奥巴马结束政策回顾之前,向美国和韩国发送信息。”

    怀疑朝鲜核弹发射能力

    美国希望重新开始包括韩国、日本、中国、俄罗斯、朝鲜以及美国在内的六方会谈,但奥巴马政府对朝鲜核计划的具体态度至今还不清楚。韩国总统李明博正在尝试赢得奥巴马政府的全力支持。自从2008年上台后,李明博一直保持强硬立场,甚至断绝了韩国对朝鲜多年来的援助。

    对于朝鲜近来的“威胁”,李明博在9日发表的广播讲话中告诉民众:“你们不需要太过担心。”美国情报分析家们估计,朝鲜现在大约拥有6到12枚核弹头,但他们怀疑朝鲜是否有能力向目标发射这些核弹头。

    卫星图像显示,朝鲜正在运输大浦东-2型导弹,这种导弹射程可达数千公里。2006年7月份曾经试射过,但没有成功,发射40秒后坠落海中。金顺汉说:“他们正在运送零件组装导弹,然后向导弹内注入燃料,就像制作意大利香肠一样。但他们没有立即发射的意思。”

    朝鲜开始测试美韩底线

    专家们称,朝鲜很可能回到六方会谈的谈判桌上来。两年前,朝鲜已经同意放弃核计划,但在与美国举行双边会谈时,却拖延时间。朝鲜支持的一个非官方美国组织报道称,朝鲜对六方会谈和双边会谈很感兴趣。前美国驻韩国大使史蒂芬?波斯沃什说:“我们都知道,六方会谈非常有效。”

    韩国分析家们认为,朝鲜很可能接受六方会谈,以此作为排斥韩国的手段。朝鲜分析家金顺学说:“奥巴马政府将会以六方会谈开始,然后立刻开始双边会谈。”

    美国新任国务卿希拉里将于2月19日访问亚洲,她首先会在日本停留,然后前往中国(2005年举行六方会谈所在地)。韩国国防分析研究所副所长金泰宇说:“朝鲜会发动一些小规模攻击测试美国和韩国的底线,比如发射短程导弹或者攻击韩国海军舰艇,他们可能也会鼓励韩国反政府武装,以此制造一种不安全气氛。”
    

(责任编辑:师子奇)

分享到:
点击进入国际频道     环球24小时简报 驻外记者报道集 观察与借鉴 国际IT行业资讯  视说“新育” 
·国际经济     中国与世界 | 全球时事 | 专稿独家 | 国际经济 | 投资环境 | 跨国公司  | 滚动
·环球博览    文娱前沿 | 视觉艺术 | 世界趣闻 | 海外看中国 | 军事科技 | 环游世界 | 博览周刊 
·世界文明    当代观察 | 历史回眸  | 大国崛起 | 以史为鉴 | 文明图说 | 人文风物 |  博阅 |  新知
延伸阅读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