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际经济频道 > 外经外贸 > 正文
中经搜索

美作家:奥巴马"蜜月期"仅半年 现实很快让人们失望

2009年01月21日 07:48   来源:SRC-1179   
·6.7亿罚单:被删邮件露马脚
·菲方射杀台渔民视频曝光
·苹果被挤出中国手机市场前5
·恒天然被曝含肉毒杆菌
·金正恩姑妈80天未现身
·我养老保险缴费率是美2.4倍
·欧盟九成光伏市场留给中国
·GSK在华团队大换血
·进口车市场价格垄断重灾区
·金正恩26岁妹妹任劳动党要职
·美国政府冷对底特律破产
·GSK4高管被抓 1疑接受性贿赂
    “人们应理解这要很多年”

    随着奥巴马宣誓就职,公众对“变革”的期望达到顶峰,而这种期望却无法迅速变为现实。

    好在,“相比其他新上任总统,公众将给予奥巴马更多耐心,因为大家知道他面临的挑战空前。”曾担任参议员约翰·麦凯恩顾问的马克·麦金尼说。

    现在的问题是,奥巴马能享受的“蜜月期”有多长?美国这艘大船能在多大程度上如新总统所愿地改变航向?

    情况显然不容乐观,奥巴马的顾问们正全力以赴地推销如下观点:任何一项变革都不可能很快实现。他们竭力避免被具体的日程表搞得焦头烂额。“我真的不知道。”奥巴马的高级顾问戴维·阿克谢罗德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我认为很难判断(花多长时间能实现变革)。我知道公众现在倾向于给我们点时间,我想这应该不是几个月,人们应能理解,这需要很多年。”

    关于奥巴马“蜜月期”长短问题,候任白宫办公厅主任拉姆·伊曼纽尔曾在一封简短的电子邮件中表示:“我们不会假设一个具体期限。我认为这取决于公众,得看他们觉得问题有多大、能否迅速解决。”他补充道:“公众其实很务实。”

    政治氛围总是在飞快变化

    奥巴马的竞选经理大卫·普洛夫表示,争取公众给予更多耐心的方法有一些,其中很多依赖宣传。他说:“人们希望改善经济状况,人们希望积极的变化来得迅猛。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经济企稳并反转本身就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分析家认为,奥巴马兑现竞选承诺、解决问题的时间长短将随着这些问题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奥巴马曾表示要在16个月内完成从伊拉克撤军,但随着他了解到的情况变化,撤军安排也进行了相应调整。

    但是,在一些攻击者看来,这就是奥巴马对竞选承诺的背弃。

    奥巴马已经意识到,放缓兑现竞选承诺的脚步可能影响到自己今后在华盛顿的处境。前车之鉴就摆在那里:1993年,比尔·克林顿的一系列小失误导致民主党在次年的中期选举中惨败。

    对当前的现实,奥巴马高级顾问阿克谢罗德有些担忧。他说:“值得注意的是,(奥巴马当选后)人们的乐观情绪一下子迸发出来,他们对奥巴马的总统任期寄予厚望,他们相信奥巴马能带领我们走出‘泥潭’。”

    然而经验显示,华盛顿的政治氛围总在飞快变化:公众观点变得快,意外事件来得快,人们的感受转得更快。因此,现任奥巴马媒体事务顾问的麦金尼表示:“尽管我认为奥巴马有望获得更长的‘蜜月期’,但那大概也只有6个月左右,要知道,这已经比以往的总统多了5个月。”(《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亚当·纳格尔尼晨报记者吴志浩编译)

(责任编辑:龚磊)

分享到:
点击进入国际频道     环球24小时简报 驻外记者报道集 观察与借鉴 国际IT行业资讯  视说“新育” 
·国际经济     中国与世界 | 全球时事 | 专稿独家 | 国际经济 | 投资环境 | 跨国公司  | 滚动
·环球博览    文娱前沿 | 视觉艺术 | 世界趣闻 | 海外看中国 | 军事科技 | 环游世界 | 博览周刊 
·世界文明    当代观察 | 历史回眸  | 大国崛起 | 以史为鉴 | 文明图说 | 人文风物 |  博阅 |  新知
延伸阅读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