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际经济频道 > 外经外贸 > 正文
中经搜索

路透社:各国军舰云集亚丁湾 合作还是竞争?

2009年01月13日 08:15   来源:新华网   
·6.7亿罚单:被删邮件露马脚
·菲方射杀台渔民视频曝光
·苹果被挤出中国手机市场前5
·恒天然被曝含肉毒杆菌
·金正恩姑妈80天未现身
·我养老保险缴费率是美2.4倍
·欧盟九成光伏市场留给中国
·GSK在华团队大换血
·进口车市场价格垄断重灾区
·金正恩26岁妹妹任劳动党要职
·美国政府冷对底特律破产
·GSK4高管被抓 1疑接受性贿赂
    路透社日前播发的一篇署名马修·托斯特文的新闻分析説,索马里是世界上最贫困也是受战争破坏最严重的地方。但现在索马里附近海域变得越来越拥挤,这是全球军事和经济实力转移的真实写照。文章要点如下: 

1月6日,“武汉”号导弹驱逐舰带领着中国商船航行在亚丁湾。新华社记者 朱鸿亮 摄

    这引出了一个问题:各国军舰聚集索马里海域会导致相互间的紧密合作还是竞争?抑或会使局势更加难以预测?

    上周,美国宣布计划组建一支专门打击海盗的部队,作为美国2001年在阿富汗发起"反恐战争"以来一直在该地区执行任务的联合海军部队的分支。

    尚不清楚组建这样一支部队实际意味着什么,也不清楚哪些国家会加入美国率领的国际部队,而不是根据自己的计划开展行动。

    美国在中国军舰开始在亚丁湾执行反海盗任务的两天后宣布了此项计划。这是600多年前明朝郑和率领舰队抵达非洲之后,中国军舰首次因为护航而行驶到非洲。

    从新德里到华盛顿的战略观察人士密切关注中国的护航行动。

    印度此前已经向该地区派遣了军舰。马来西亚也派出了海军,他们本月至少击退了一次海盗袭击。在索马里和也门之间的亚丁湾海域海盗袭击事件大幅增加后,俄罗斯向该地区派遣了一艘军舰。欧盟也在那里部署了军舰。

    对亚洲国家而言,有充分的理由派遣军舰。亚丁湾是通往欧洲市场的主要贸易航线,而且这些国家的船只遭到了劫持。海盗袭击事件抬高了保险费率,迫使一些船只避开苏伊士运河,绕道航程更长、但更加安全的好望角,使运输成本大幅增加。

    然而,似乎也有证据支持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去年年底发表的题为《2025年全球趋势》的报告。报告强调,面对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华盛顿的长期影响力相对衰退。

    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的行动既是世界上的新老大国展示实力的机会,也是对各国战斗力的考验。

印度海军公布的击沉索马里海域一船只的照片。(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虽然各国海军的军事装备都远远胜过海盗,但新兴大国或许拥有在交战时更强的优势。去年11月,印度宣称成功击沉了海盗的一艘补给船。但后来证实,一艘装有捕鱼设备的泰国船只在遭劫持时被击沉。据报道,大多数船员失踪。

    要护航的海域范围很广,这是各国海军部队阻止海盗袭击如此困难重重的原因之一。但来自如此多国家的海军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地区,定会引发各国间如何开展合作的问题。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到:
点击进入国际频道     环球24小时简报 驻外记者报道集 观察与借鉴 国际IT行业资讯  视说“新育” 
·国际经济     中国与世界 | 全球时事 | 专稿独家 | 国际经济 | 投资环境 | 跨国公司  | 滚动
·环球博览    文娱前沿 | 视觉艺术 | 世界趣闻 | 海外看中国 | 军事科技 | 环游世界 | 博览周刊 
·世界文明    当代观察 | 历史回眸  | 大国崛起 | 以史为鉴 | 文明图说 | 人文风物 |  博阅 |  新知
延伸阅读
  • ·美国斥巨资拆除两艘"烂尾舰"    2011年07月22日
  • ·我海军舰艇将升挂新型旗帜(图)    2011年04月12日
  • ·伊朗:西方担忧真奇怪    2011年03月01日
  •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