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来,巴基斯坦从司法危机、“红色清真寺”危机到紧急状态,政局危机接连不断。而年末贝-布托的遇刺,不仅打乱了巴基斯坦从军政权向民选政权过渡的步调,议会选举被迫向后推迟,而且更使巴基斯坦与恐怖和极端势力的斗争增添了浓厚的悲壮色彩。
从老布托到贝-布托,布托一家都在政治舞台上战斗到最后一息。所不同的是,老布托死于政敌之手,而贝-布托则倒在了恐怖分子的枪口下。一门忠烈的布托家族,如今只剩下她年幼的儿子和女儿,要继续为人民党和巴基斯坦前途而奋斗。布托家族30多年的政治斗争史,也是巴基斯坦政治发展的缩影。军政权和民选政权的交替往复,似乎成为了难以摆脱的历史周期律。而目前恐怖和极端势力在巴基斯坦的肆虐膨胀,则严重冲击着正处于军政权向民选政权的平稳过渡。
贝-布托之死,众说纷纭。比较一致的是认定“基地”组织所为,但又不是“基地”直接实施,而是通过巴境内同情支持“基地”组织的极端势力进行的。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中期,贝-布托在第二次出任总理后就曾遭受一次暗杀,当时逮捕的几个嫌犯都招认是受“基地”组织头目拉登指使。而去年10月从结束流亡返回祖国之日起,贝-布托则成了几乎所有在巴境内的恐怖和极端组织想要除掉的目标,这其中既包括“基地”组织,也包括在巴部落地区活动的本土极端组织。
或许有人要问,为何不是谢里夫或其他政治人物成为暗杀目标呢?如果对比一下贝-布托和谢里夫在反极端斗争中的态度,就会发现一些线索。去年7月“红色清真寺”危机爆发后,穆沙拉夫果断采用武力平息暴乱。贝-布托当时尚在国外流亡,但她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穆沙拉夫决策的反对派领袖,从此与谢里夫渐行渐远,最终在美国的支持下返回国内推动巴向民选政权过渡,并准备与穆沙拉夫合作。从回国之日起,贝-布托就是以斗士的面目出现的,她已决定抛弃家族政治恩怨,率领巴基斯坦国内温和势力同极端势力决斗,她不仅深入到恐怖和极端势力活跃的白沙瓦出席竞选集会,而且还承诺当选后将允许美军在巴部落地区开展反恐行动。换句话说,正是贝-布托与极端势力绝不妥协和坚决斗争的态度,使她成为了恐怖分子的目标。
如果撇开贝-布托之死不谈,近年来巴境内极端势力的发展,可谓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2007年,极端势力在巴境内猖獗活动,自杀性袭击成为家常便饭,全年共发生55起袭击,是2006年的9倍多。国际恐怖组织和本土极端势力在巴基斯坦的结合,已开始严重威胁巴国内政治稳定。在国际反恐的大背景下,美国在巴阿地区的反恐战略,不可避免地对巴基斯坦产生越来越大的冲击,并且使巴基斯坦人民也成为恐怖和极端势力的受害者。
贝-布托之死,将推动美国在巴阿地区加快反恐进程,也将推动巴国内反恐和打击极端势力的斗争升级。巴国内温和与极端势力的斗争,可能会因贝-布托之死而逐渐进入决战阶段。但愿贝-布托的鲜血能唤醒巴各派政治家的历史责任感,抛弃不同政见,共同努力将巴基斯坦带向温和、繁荣的穆斯林国家方向,摆脱历史周期律的长期困扰。(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