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绿色对话"破题:"碳关税"不容回避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当前位置     国际经济频道 > 国际经济专题 > 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 > 关注对话议题 > 贸易和投资合作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美"绿色对话"破题:"碳关税"不容回避

2009年07月23日 14: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6.7亿罚单:被删邮件露马脚
·菲方射杀台渔民视频曝光
·苹果被挤出中国手机市场前5
·恒天然被曝含肉毒杆菌
·金正恩姑妈80天未现身
·我养老保险缴费率是美2.4倍
·欧盟九成光伏市场留给中国
·GSK在华团队大换血
·进口车市场价格垄断重灾区
·金正恩26岁妹妹任劳动党要职
·美国政府冷对底特律破产
·GSK4高管被抓 1疑接受性贿赂

    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与骆家辉会谈时也表示,中方愿与美方在清洁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进一步加强技术和投资贸易合作。他重申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明确指出中方反对在国际贸易中对高耗能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的做法。

  朱棣文则在向媒体表示,美国提出征收“碳关税”本意并非是设立贸易壁垒,而是希望各国都发展自己的低碳经济和清洁能源技术。

  “碳关税”正在成为中美经贸关系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但从目前所透露出的信息来看,中美双方在这一问题上仍存在很大的分歧。在本月底举行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这一问题仍将成为焦点。

  务实是奥巴马时代中美关系的主色调。无论是对朱棣文和骆家辉的重用,还是起用“中国通”盖特纳为财政部长,都可见奥巴马有意扩展与中国的合作空间。金融危机的压力,更使得奥巴马渴望能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与中国在能源与环保领域打开局面,便具有了振兴美国经济的战略意义。

  朱棣文表示,在新能源、节能建筑等方面,清洁能源科技可以创造数百万个就业机会。中美双方合作,可以完成独自无法完成的任务。有专家认为,此前美国只愿意卖清洁能源产品给中国,而不愿意卖技术。朱棣文此话说明,美国在技术转让方面已有所松动。

  在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即将举行之际,朱棣文和骆家辉的此次访问在为双方的对话进行铺垫。而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议题安排上,能源与环保显然会名列前茅。这也意味着,中美两国的“绿色对话”将进入更加务实的阶段。(完)

共(2)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 页
点击进入国际频道     环球24小时简报 驻外记者报道集 观察与借鉴 国际IT行业资讯  视说“新育” 
·国际经济     中国与世界 | 全球时事 | 专稿独家 | 国际经济 | 投资环境 | 跨国公司  | 滚动
·环球博览    文娱前沿 | 视觉艺术 | 世界趣闻 | 海外看中国 | 军事科技 | 环游世界 | 博览周刊 
·世界文明    当代观察 | 历史回眸  | 大国崛起 | 以史为鉴 | 文明图说 | 人文风物 |  博阅 |  新知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广告服务友情链接
www.ce.cn www.cenet.cn www.chinaeconomy.cn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