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今召开 4大议题料受关注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当前位置     国际经济频道 > 国际经济专题 > 匹兹堡G20峰会 > 要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今召开 4大议题料受关注

2009年09月15日 10: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今明两日将在伦敦召开。本次会议将预热本月底在美国匹兹堡举行的G20领导人第三次全球峰会。在全球经济显露复苏苗头,但恢复根基尚未牢固的背景下,本次会议上四大议题,料将颇受关注。

    议题一:维稳是主基调

    近期不少经济体纷纷公布二季度经济出现复苏的数据,随后全球金融市场亦显露触底迹象,在这一背景下,经济复苏话题料将是本次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的首要议题。

    在8月的美联储年度经济会议上,全球数十位央行首脑们一致认为,经济虽出现复苏迹象,但前景依然脆弱,需要继续保持刺激性政策。曾供职于美联储的标准普尔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大卫-怀斯日前表示,9月份的G20峰会重点仍将放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

    加拿大财政部长吉姆-弗莱厄蒂表示,定于9月下旬在美国匹兹堡举行的G20峰会将更多地关注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这意味着,全球主要经济体目前已确信全球经济的复苏态势,并将注意力从救助金融体系,逐渐转移到了维护宏观经济体系在复苏进程中的正常运行。

    渣打银行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李籁思在英国《泰晤士报》发表文章说,随着政府刺激措施逐渐发挥作用,下半年美国和英国的复苏也会逐渐体现出来,但是失业率等因素仍居高不下,需各国花费时间来调整。

    议题二:退出策略引关注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份,二十国集团成员为应对金融危机所承诺的各种经济刺激措施涉及金额高达11.9万亿美元。随着一些经济体经济形势出现趋稳、向好迹象,如何在未来及时退出非常规的货币和财政措施,也愈加引起各方关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利普斯基日前表示,如果需要减少经济刺激措施,世界主要经济体应就相应“退出战略”进行协调。利普斯基说,如果各国能协调“退出战略”,效果将比不协调要好。他还说,尽管目前就减少经济刺激措施还为时尚早,但世界主要经济体应提早着手规划

    此外,据报道,德国财政部长佩尔-施泰因布吕克表示,为确保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以及避免可能的通货膨胀风险,G20成员应协调制定经济刺激措施的“退出战略”。澳大利亚财长斯万也表示,出席G20财长会议的各国代表已提前有过交流,各国将在正式会议上讨论避免过早结束刺激措施,因为大家仍担忧全球复苏的前景。

    但“退出策略”或并不容易。美国堪萨斯城联储银行年会闭幕,美欧对于环球经济前影的看法同样审慎,无意在短期内推出退市措施。

    渣打银行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李籁思发表文章也认为,“衰退结束”字样应会出现在此次峰会宣言中。但全球经济复苏苗头仍然很脆弱,各国政府还不能采取“退出战略”。

(责任编辑:林秀敏)

共(2)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 页  
·6.7亿罚单:被删邮件露马脚
·菲方射杀台渔民视频曝光
·苹果被挤出中国手机市场前5
·恒天然被曝含肉毒杆菌
·金正恩姑妈80天未现身
·我养老保险缴费率是美2.4倍
·欧盟九成光伏市场留给中国
·GSK在华团队大换血
·进口车市场价格垄断重灾区
·金正恩26岁妹妹任劳动党要职
·美国政府冷对底特律破产
·GSK4高管被抓 1疑接受性贿赂
分享到:
点击进入国际频道     环球24小时简报 驻外记者报道集 观察与借鉴 国际IT行业资讯  视说“新育” 
·国际经济     中国与世界 | 全球时事 | 专稿独家 | 国际经济 | 投资环境 | 跨国公司  | 滚动
·环球博览    文娱前沿 | 视觉艺术 | 世界趣闻 | 海外看中国 | 军事科技 | 环游世界 | 博览周刊 
·世界文明    当代观察 | 历史回眸  | 大国崛起 | 以史为鉴 | 文明图说 | 人文风物 |  博阅 |  新知
延伸阅读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