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际经济频道 > 国际经济专题 > 匹兹堡G20峰会 > 评论分析 > 正文
中经搜索

全球经济处于走入复苏时期 G20博弈已进深水区

2009年09月23日 09:42   来源:中国证券报   
    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即将在美国匹兹堡拉开大幕。现在全球经济正处于结束衰退,走入复苏的关键时期,这次峰会议题可能涉及全球经济转型、贸易自由与保护、金融监管的量化等问题,极大地影响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利益分配和后危机时代的发展前途,因此各方分歧很大,达成共识的难度很大。本次会议可能标志着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利益博弈开始进入“深水区”。

    在东道主美国为这次会议设定的议题中,美国准备重点讨论“可持续和均衡增长框架”的问题。美国这个议题的提出,直接针对的是德国、日本和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大量对美贸易顺差的问题。全球危机的根源,确实有国际贸易失衡的因素,而造成美国过度消费、金融泡沫无限膨胀的经济和金融体制,也是造成这次危机的主要原因。美国过于依赖金融服务等泡沫产业、轻视制造等传统产业的产业政策,以及对于国内劳工福利的过度保护等等,更是造成危机的深层原因。

    美国提出“可持续和均衡增长框架”的问题,如果企图仅靠出口经济体不再对美保持大量的贸易顺差来达到目的,而对于自身的纵容、鼓励消费信贷的政策等却不加以反省和改变,无异于缘木求鱼。如今美国眼睛只是向外,单方面希望其他经济体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和进行经济转型,自身不作深层的变革。匹兹堡会议在这个问题上将会面临重大分歧,不可能就此达成共识。

    在危机之中,全球各大经济体推出了不少急功近利的政策,如今这些措施短期内确实起到了止血和企稳的作用,但是对于未来的全球经济转型和健康发展却没有什么帮助。目前全球的失业率尚在走高的过程中,且这种高失业率预期会保持相当长一段时间,因此未来各国就业市场的压力很大。如今在全球经济初步企稳的背景下,一些经济体的目标却瞄上了国际贸易领域,都想通过扩大出口和减少进口来把自身经济拉出危机和促进增长、减少失业。因此在本次G20峰会上,国际贸易问题将成为焦点。台上自由贸易的口号喊得响亮、台下贸易保护措施纷纷亮相的可能性很大。由于国际贸易问题与未来全球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转型等密切相关,所以各经济体在这个问题上都不会轻易让步。

    对于金融监管问题,也是匹兹堡会议的一个重大议题。尽管这个议题是共识看起来是最多的,但是具体到细节层面,分歧也相当之大。根本原因在于,美国近几十年来独领世界风骚,金融力量是其主要依靠之一。虽然美国金融业导致了全球重大危机,美国自身也意识到了加强金融监管的重要性,但是却担心监管过细会损及其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和金融创新能力,进而可能会影响整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反对对金融高管的薪酬设定上限。而法国、德国等深受美国金融危机拖累的国家,出于从限制金融高管和从业者冒险的角度出发,主张对于金融从业者的薪水设定量化目标。从防范未来金融风险的立场出发,需要美国在这个问题上做出相当的让步。然而美国在这个问题上的诚意难以让人过高期望。

    (作者供职于东航国际金融)

(责任编辑:林秀敏)

·6.7亿罚单:被删邮件露马脚
·菲方射杀台渔民视频曝光
·苹果被挤出中国手机市场前5
·恒天然被曝含肉毒杆菌
·金正恩姑妈80天未现身
·我养老保险缴费率是美2.4倍
·欧盟九成光伏市场留给中国
·GSK在华团队大换血
·进口车市场价格垄断重灾区
·金正恩26岁妹妹任劳动党要职
·美国政府冷对底特律破产
·GSK4高管被抓 1疑接受性贿赂
分享到:
点击进入国际频道     环球24小时简报 驻外记者报道集 观察与借鉴 国际IT行业资讯  视说“新育” 
·国际经济     中国与世界 | 全球时事 | 专稿独家 | 国际经济 | 投资环境 | 跨国公司  | 滚动
·环球博览    文娱前沿 | 视觉艺术 | 世界趣闻 | 海外看中国 | 军事科技 | 环游世界 | 博览周刊 
·世界文明    当代观察 | 历史回眸  | 大国崛起 | 以史为鉴 | 文明图说 | 人文风物 |  博阅 |  新知
延伸阅读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