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际经济频道 > 国际经济专题 > 第八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 > 华侨华人与祖国60年 > 正文
中经搜索

李光前:捐资学堂兴建侨校 周恩来总理高度赞扬

2009年07月10日 14:06   来源:人民网   
·6.7亿罚单:被删邮件露马脚
·菲方射杀台渔民视频曝光
·苹果被挤出中国手机市场前5
·恒天然被曝含肉毒杆菌
·金正恩姑妈80天未现身
·我养老保险缴费率是美2.4倍
·欧盟九成光伏市场留给中国
·GSK在华团队大换血
·进口车市场价格垄断重灾区
·金正恩26岁妹妹任劳动党要职
·美国政府冷对底特律破产
·GSK4高管被抓 1疑接受性贿赂

 

    李光前(1893-1967),原名李玉昆,梅山人。幼年在故乡私塾读书,10岁随父南渡新加坡,于英印学堂学英文、算术,后入养正学堂学中文。光绪三十四年回国,获得清政府公费,入南京暨南学堂。宣统三年升入北京清华高等学堂,嗣后转入唐山路矿专门学堂(交通大学前身),1912年回新加坡谋生。初任教于道南、养正学堂,兼任华文日报电讯翻译。不久,进政府测量局附设的测量专门学校当实习员,同时攻读美国土木建筑工程式学院土木筑工程科,1915年毕业,为侨领陈嘉庚、庄希泉赏识,初受聘于庄希泉与友人合办的中华国货公司任英文秘书,翌年应陈嘉庚之聘出任陈氏橡胶公司经理,深为陈嘉庚所信赖。1920年,与陈嘉庚之长女陈爱礼结为伉俪。

    1927年,光前在麻坡创办南益烟房,翌年改为南益橡胶公司,专营橡胶加工贸易。事业迅速发展,业务拓展到橡胶园、黄梨(菠萝)园和罐头制品及金融业。从1932年起,开始扩展业务,在印尼成立合东公司。在泰国创办暹百泰公司。历任华南银行、新华银行董事会副主席、主席,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1927年,光前在麻坡创办南益烟房,翌年改为南益橡胶公司,专营橡胶加工贸易。   到60年代中期,南益橡胶公司在星马已有20年办事处,15个工厂。橡胶园总面积约18500英 亩,实际掌握世界天然橡胶贸易总额的1/8。南益集团还拥有黄梨公司、锯木厂、油厂、饼干厂、印刷公司、土产公司等。光前被誉为星马橡胶大王和黄梨大王。1958年起,他担任新加坡福利协会主席达六年之久,每逢灾害即亲赴灾区视察慰问。

    光前热心文化教育事业,并为之作出突出贡献。早在1931年,他就出任新加坡华中学董事会主席直至1956年,除负责该校每年经费和特别费一部分以外,另捐叻币30万元增建教室、校舍和操场,并赠建“国专图书馆”。1941年协助陈嘉庚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师范学校。1942年认捐叻币100余万元协助陈六使等创办南洋大学。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即捐献巨资在芽笼创办光华学校,收容该区儿音上学。1949年新加坡马来亚大学成立,光前捐献叻币25万元,1951年再捐献叻币25万元以作该校图书馆购置图书文献之用。他在献款函中提出:“希望大学当局优先注重对东方文化的研究工作。”1952年光前以其大部分资产设立李氏基金,规定其所有收益用于教育、慈善、公益事业。1957年捐献巨资介建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并要求购置东方文字的图书,包括马来文、华文、印度文,同时要求取消收费制度,让人们免费借阅,均得政府接受。1958年12月新加坡马来亚大学授予光前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62年新加坡马来亚大学分开为马来亚大学和新加坡大学,光前出任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1964年马来亚最高元首授予光前“丹斯里”荣衔。

    在国内,他于1936年即认股5万元协助陈嘉庚购买橡胶园400英亩作为厦门大学基金。1939年在家乡梅山独资创办国专小学。1941年捐款补充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经费。1943年在梅山独资历创办国光中学,负责该校及国专小学每年的经费。1950年委托陈嘉庚制定梅山“国专学村”的建设规划,并由李五香、伍远资负责实施,全部费用由李氏基金负责。1954年建成国光中学校舍,有教学楼、科学馆、图书馆、体育场、大礼堂、师生宿舍、发电厂等,总建成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规模宏伟,设备完善,是全国著名的侨校。同时扩建成国专小学一、二、三、四校,创办幼儿园、医院、影剧院,修街道,建成芙蓉桥,“国专学村”逐步配套完整。此外,光前还先后捐资支持陈嘉庚、陈六使修缮和扩建成集美学堂,捐资帮助厦门大学扩建校舍。

    1964年光前回国治病,受到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总理高度赞扬他的爱国爱乡之心。因医治无效,于1967年6月2日在新加坡逝世。

    来源:南安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点击进入国际频道     环球24小时简报 驻外记者报道集 观察与借鉴 国际IT行业资讯  视说“新育” 
·国际经济     中国与世界 | 全球时事 | 专稿独家 | 国际经济 | 投资环境 | 跨国公司  | 滚动
·环球博览    文娱前沿 | 视觉艺术 | 世界趣闻 | 海外看中国 | 军事科技 | 环游世界 | 博览周刊 
·世界文明    当代观察 | 历史回眸  | 大国崛起 | 以史为鉴 | 文明图说 | 人文风物 |  博阅 |  新知
延伸阅读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广告服务友情链接
www.ce.cn www.cenet.cn www.chinaeconomy.cn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