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17日电(记者明金维)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国际社会一再重申反对保护主义,但过去一两年来,一些国家针对中国产品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屡见不鲜,而措施的背后,似乎无从立足的借口胜过正当的理由。
以美国为例,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针对中国接二连三实施各种反补贴、反倾销调查,去年的“轮胎特保案”、对从中国进口油井管实施反倾销等令人记忆犹新,而此类贸易限制措施出台的所谓“理由”,是“中国产品损害了美国国内企业利益”。
真是这样吗?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各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依靠自身比较优势取胜,这对所有参与国家都是有利的。具体到中美两国,中国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优势在于高科技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优势互补将增加而不是损害双方经济利益。相反,如果以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打压对方产品,人为扼杀竞争,则会降低经济整体运行效率,最终损害民众的整体福利。
中国产品之所以能在美国市场立足并受到消费者欢迎,是由其成本和质量综合优势决定的。美国政府如果强行打压中国产品,虽然可暂时保护一部分缺乏竞争力的国内企业,但从美国长远消费者福利看,消费者将为这种保护主义行为付出代价。作为例证,“轮胎特保案”后不久,受中国轮胎出口美国受阻影响,美国低价轮胎价格急剧上涨,涨幅达到10%至28%。
美国卡内基和平基金会访问学者史泰娅就曾指出,在现在的全球经济体系下,美国的贸易限制措施,“可能会使(美)国内相关企业感到高兴,但长期来看却会损害我们整个国家利益。”华尔街日报也多次发表社论称,贸易限制措施,归根结底损害的是美国消费者利益。
除了传统贸易保护主义“借口”外,过去几个月,美国部分人士还大肆炒作“人民币汇率”问题,并企图以此作为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借口。美国摩根士丹利公司亚洲区主席斯蒂芬·罗齐认为,美国政府关于中国等主要贸易伙伴国是否操纵汇率的报告,有被人利用的危险,有永久推卸自己在造成全球贸易失衡中所负责任之嫌。
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正率贸易代表团访问中国,据悉他将向中国推销清洁能源和绿色环保技术,以支持奥巴马政府提出的未来五年出口翻番计划,从而扩大美国就业。分析人士认为,美国不可能一方面对中国产品采取种种贸易限制措施,另一方面又期待中国敞开清洁能源和绿色环保技术市场,因为这从根本上不符合互利共赢的基本原则。
此外,全球化时代,贸易全球化的同时,投资也在全球化。资本的全球流动使得产品作为价值的载体,可能反映了多个国家投资主体的价值诉求,也就是说,一国出口产品的背后,其资本很可能是全球性的,其技术也很可能是全球性的。这样的出口产品,其所带来的收益将为所有贸易和投资参与方所共享。从这个意义上讲,以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打压中国出口,很可能是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除美国之外,印度近来宣布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不建议从中国通讯设备制造商采购设备,这一做法同样值得警惕。总之,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不仅要有口号,更要有行动。在新形势下,各国要尽可能用互利共赢的理念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压力,为全球经济复苏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