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专题 > CE资料卡 > 华盛顿共识 > 华盛顿共识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华盛顿共识":发展中国家第一波进化道路选择

2009年11月11日 15:4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李 珍

    (二)东亚

    1997年7月初以泰铢的汇率暴跌为序幕,逐渐引发一场波及亚洲、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的金融危机。对于这场危机的原因分析很多,笔者认为此次危机与墨西哥金融危机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墨西哥是由于执行美国主导的经济结构改革导致危机爆发,而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特色和一定的自主性,但是在危机发生之后被迫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一系列贷款条件。

    IMF的条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为对付信用危机(伴随着货币贬值和日益加剧的通货膨胀),要求危机国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二是财政政策日益转向支持经济活动,增加社会安全网络方面的开支从而增加财政赤字;三是结构改革政策,包括重建融资机构,促进国内经济竞争,提供管理和透明度,立法和规章制度的现代化,加强社会安全网等。美国财长罗伯特·鲁宾和副财长劳伦斯·萨默斯在国会作证时多次强调:“要求受援国采取具体行动时对其经济进行结构改革是救援政策的‘核心’”,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目标”。这种做法,实际上正反映了IMF在新古典主义(即新自由主义)和货币主义经济学原理的影响下,把结构调整看作成功的投资贷款的先决条件”。

    对比华盛顿共识的十点内容与IMF的贷款条件,不难发现两者的异曲同工之处。而亚洲国家如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国面对严重的危机,不得不牺牲一定的经济自主权以换取IMF的贷款。从表面上看,IMF的援助额很大,但它并不是一次性付给急需资金的国家,而是“挤牙膏式”的,如果危机国按照备用协议去做,就继续贷款,如果执行不好就停止。

    这样必然使援助的实际效用大打折扣,有时甚至会起到雪上加霜的作用。IMF自建立以来就一直为西方特别是美国所控制,所以美国会不遗余力地维护它的存在,原因正如美国财长鲁宾所说:“我们需要IMF,因为它代表美国的利益”。1997年11月21日,作为发达国家俱乐中成员的韩国,也向IMF申请200亿美元的援助,被迫接受IMF的全部贷款条件,于同年12月3日达成协议,这一天甚至被一些韩国人视为“国耻日”。

    此次危机中,只有马来西亚以维护经济主权为由拒绝IMF的援助,马哈蒂尔在国际会议上一再指出:“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发展,以IMF为代表的西方金融殖民主义正逼近亚洲。”连IMF官员也在发言中提到:“亚洲危机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国家在选择自由化道路时更加小心的必要性……显然自由化应分阶段进行。”有的外国学者认为“亚洲金融危机彻底粉碎了‘华盛顿共识’作为新兴经济体适当的对外战略”。

    (三)阿根廷

    阿根廷爆发的经济危机是新自由主义改革模式失败的最新例证。20世纪80年代,阿根廷的阿方辛政府为了解决严重的债务危机,和其他拉美国家一样,不得不接受西方债权国和债权银行通过IMF等多边金融机构提出的经济调整与改革措施。尤其是1989年梅内姆总统上台后,开始实行苛刻的结构调整方案,1991年4月实施“货币兑换计划”,采取包括改革金融制度、税收制度、放宽外贸限制和进行全面私有化等一系列措施。1990年底对进口的数量限制已基本取消,平均关税率从1989年的26%降至1991年上半年的10%。

    虽然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国内严峻的通货膨胀,但“这种新的兑换制度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取消政府在货币和外汇政策方面的决定权”,而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阿根廷经济的冲击十分严重,从1994年国际利率的上升和墨西哥危机到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1998年巴西金融动荡,都对其金融市场、出口贸易以及汇率制度产生了很大冲击。

    1999年阿根廷全国失业率高达18.3%,外债从1997年的1250亿美元增至2000年的近1500亿美元。2000年3月,阿根廷新任经济部长卡瓦略提出一项《竞争力法》法案,试图通过改革来重振经济,主要内容是大幅度削减公共开支,如压缩政府对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的投入,调整和改革国有企业,该法案遭到公众的强烈反对,激化了国内矛盾,却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支持,因为它恰恰符合新自由主义结构改革要求。

    2002年1月,由于比索贬值和债务危机的激化,15天内的第5位总统杜阿尔德就职以后,取消了实行近11年的货币兑换制度,整个社会陷入一片危机和混乱之中。江时学研究员认为,阿根廷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它实行的以“兑换计划”为核心的“货币汇率制度”,这种比索的“捆绑式”美元化,虽然可以降低通货膨胀,却对其出口贸易带来很大负面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西半球主任克劳迪奥·洛瑟表示,对于阿根廷目前的经济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有一定的责任,该组织给阿根廷经济痼疾开出的“药方”中存在着“一些失误”。

    阿根廷新任总统杜阿尔德在其就职演说中指责20世纪90年代采取美国支持的自由市场政策导致了国家的倒塌,“阿根廷破产并受到毁坏,这种模式破坏了一切。”国际上众多有识之士纷纷对美国支持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做法提出了批评。十多年来,阿根廷一直紧紧追随美国,作为新自由主义改革成功的一大样板,如今样板倒了,新自由主义模式的有效性和美国这个盟友的可靠性都受到质疑。这场危机虽然波及面不是很广,但是却产生了深远的政治影响,它使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认识到,必须摆脱新自由主义模式才能实现全面的真正自主发展。

    来源:凤凰网历史综合
























共(3)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末 页

(责任编辑:师子奇)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