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卡恩5日宣布,IMF执行董事会当天通过了份额改革方案。此后,中国在这一重要的国际组织中得到了更大的话语权,投票权从3。65%升至6.07%,超越德、法、英,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
卡恩称,这是IMF成立65年来最重要的治理改革方案。此言不谬,但另一方面,这句话似乎也透露出内中不堪的历史路线图。走过一个多甲子的IMF,改革的步伐实在是慢若蜗牛。战后65年,世界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经济总量到贸易水平再到金融影响力,都可谓“换了人间”。但在IMF的俱乐部里,依然还是美国和他那些富有的伙伴在当家。
而今的现实是,发端于华尔街的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让美欧资本主义治理颜面尽失。与此相反,中国经济则一枝独秀,其他新兴国家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因此,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贸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就成为一个必然的方向。
IMF此番改革,中国的投票权大幅提升,一举坐上第三把交椅,再次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但在焦点背后,铁的事实是:IMF的主导权依然牢牢掌握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手中。据媒体报道,此次中国增加的份额和投票权主要来自欧洲。美国依然掌握着超过15%的投票权。
根据IMF的议事规则,对于重大事项的决定,至少须有85%同意票数。这一几乎就是“量身定做”的奇特比例意味着美国对重大事项可以“一票否决”。此外,日本依然稳坐IMF第二把交椅;欧盟即使让出了部分投票权,但是如果欧盟能以一个声音说话,其拥有的投票权重还有差不多30%,比美国还多。足见,改来改去,美国依然是最大赢家,日本没事偷着乐,欧盟只是让出了一小块蛋糕。
从这个方面讲,IMF与其说是改革不如称为改良。通过象征性地给予新兴国家些微的份额和投票权,哪怕让中国成为“老三”,来换取IMF的既有机制属性得以延续。这个机制的运行依然在西方强有力的控制之下,西方国家主导全球金融体系的利益基础丝毫未能改变。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专家普遍认为,本次改革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但问题并不仅局限于当前,从未来的发展看,美欧日还有更多的小算盘。2006年IMF给予中、韩、墨、土四国扩权时,当时的美国财政部副部长亚当斯就说:“美国所传递的信息一直都很明确——IMF会员在享受回报的同时也要担负相应的责任。”
当前,国际社会到处弥漫着“中国责任论”。中国成为IMF的“老三”,正好成为让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契机。美国热炒人民币汇率已有时日,IMF也常常附和美国敲打边鼓。G20首尔峰会在即,全球贸易不平衡依然是主要议题。可以预料,届时,中国可能还会面临着来自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强大压力。所以,IMF只是恰到好处地给中国一颗糖,这块糖也许不是糖衣炮弹,但也不尽是甜蜜怡人。
但不管如何,既然作为IMF的成员,而且是从份额到投票权均为第三大的成员,中国就要尽最大可能求得责权利的三者平衡。首先,中国要阐明自己在提升投票权之后的立场,进一步推动IMF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加以改革;其次,要善于团结新兴国家,在关键问题上用“一个声音讲话”;其三,要向IMF输送更多、更专业和更具水平的人才,积极参与IMF组织内的各项事务。
(责任编辑:林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