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际经济频道 > 国际左侧 > 世界经济 > 推荐二 > 正文
中经搜索

全球矿业史最大并购案:力拓381亿美元收购加铝业

2007年07月13日 16:43   来源:SRC-96   
    世界第三大矿业公司力拓集团12日宣布,同意以381亿美元的总价竞购加拿大铝业,超过美国铝业此前提出的277亿美元的敌意收购报价。如果成功,这将成为全球矿业史上金额最大的一宗收购案,而力拓也有望超过美铝,成为全球第二大铝生产商。

    在力拓与加拿大铝业宣布并购计划后,市场一度传言,美国铝业可能沦为全球最大矿业公司必和必拓的收购对象,美铝的股价随即大涨。

    矿业史上最大并购案

    伦交所网站刊登的力拓和加铝的联合声明称,力拓对加拿大铝业股票的每股现金报价为101美元,而后者11日的收盘价仅为89.60美元。这一报价也较美铝发出的每股76美元的价格高出33%,而较加拿大铝业的股价历史高点则有高达66%的溢价,今年5月4日,加拿大铝业的股价创下61.03美元的历史新高。

    声明称,合并后的新公司将命名为力拓加铝公司,据悉,收购加拿大铝业将使力拓的铝产量增加3倍,并超过美国铝业成为全球第二大铝生产商,仅次于俄罗斯铝业联合公司。

    加拿大铝业还宣布,力拓的报价已得到公司董事会的一致认可,并且都愿意向全体股东推荐。根据约定,如果今后加拿大铝业决定中止与力拓的并购协议,将需要支付给对方10.5亿美元的“分手费”。

    加拿大铝业的董事会一直敦促股东否决美国铝业提出的敌意收购,称后者的出价太低。据美铝CEO透露,该公司可能会考虑提价。

    美国铝业公司5月7日宣布,在与加拿大铝业公司历时近两年的并购谈判失败后,该公司将斥资近270亿美元对后者发起敌意收购。上述并购计划若能取得成功,合并后的新公司将控制全球氧化铝及初级铝产品市场约25%的份额,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铝业公司。

    随着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近年来发生在矿业领域的并购层出不穷。仅今年以来,该行业已宣布的并购交易总额就高达1060亿美元,去年全年的总金额则为1830亿美元。  

    只为抢占中国市场?

    在昨日晚些时候的电话会议上,力拓CEO艾博年(Tom Albanese)表示,此次高价收购加拿大铝业,是因为公司看好铝业的旺盛需求,尤其是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未来10年的需求前景非常看好,预计到2011年,全球需求的年增长率将超过6%。”艾博年在宣布收购计划后召开的电话会议上说,“而单单中国需求的年增长率就将超过15%。”艾博年甚至表示,并购决定“完全是基于中国的需求作出的。”

    力拓还表示,目前其所有业务均实现盈利,而此次收购将使公司变得更加多元化和更趋平衡。在新公司中,艾博年仍将担任CEO,整体组织结构不会变化。

    受并购消息刺激,力拓在各地上市的股票大涨。在悉尼,力拓的股票昨日盘中一度攀升2.4%,至105.19澳元的纪录新高。而在欧洲股市,力拓的股价也领涨大盘。

    有传言称,如果美铝就此在对加拿大铝业的争夺中败北,该公司可能沦为必和必拓的潜在并购目标。受此预期刺激,昨日美股开盘,美国铝业股价大涨6%以上,并推动道指一度创出历史新高。。

(责任编辑:王苏)

·6.7亿罚单:被删邮件露马脚
·菲方射杀台渔民视频曝光
·苹果被挤出中国手机市场前5
·恒天然被曝含肉毒杆菌
·金正恩姑妈80天未现身
·我养老保险缴费率是美2.4倍
·欧盟九成光伏市场留给中国
·GSK在华团队大换血
·进口车市场价格垄断重灾区
·金正恩26岁妹妹任劳动党要职
·美国政府冷对底特律破产
·GSK4高管被抓 1疑接受性贿赂
分享到:
点击进入国际频道     环球24小时简报 驻外记者报道集 观察与借鉴 国际IT行业资讯  视说“新育” 
·国际经济     中国与世界 | 全球时事 | 专稿独家 | 国际经济 | 投资环境 | 跨国公司  | 滚动
·环球博览    文娱前沿 | 视觉艺术 | 世界趣闻 | 海外看中国 | 军事科技 | 环游世界 | 博览周刊 
·世界文明    当代观察 | 历史回眸  | 大国崛起 | 以史为鉴 | 文明图说 | 人文风物 |  博阅 |  新知
延伸阅读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