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文章:中产阶级应有“布尔乔亚”式追求
美国芝加哥全球事务理事会和一家民意调查公司,最近在18个国家做了一项民意调查,其中13个国家的大部分受访者都认为,中国的经济规模有朝一日将赶上美国。
这个调查结果大概谈不上有多大的科学性,原因是受访者所表达的看法只是一种感觉。但是,中国在经济上追赶美国,这是全世界都能看到的事实。无论何时能赶上,至少目前已经出现了这种趋势。所以话说回来,上述调查结果基本还是反映了当前的世界大势。
中国去年的GDP为2.6万亿美元,居美日德之后,排名老四,但与美日两国的差距却巨大。尤其与美国相比,中国经济总量还不足其规模的五分之一。
中产阶级膨胀带来社会进步 这只是从经济上比较。从社会进步的角度看,中美两国之间的差距之大,是数据所不能完全显示的,而其中一个明显的差距,就是中产阶级的规模。
美国经济在19世纪末开始大幅度膨胀时,富裕人口也跟着急剧增加,大批大批人口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快速“向上移动”。收入的急增,不仅刺激了消费欲望,而且也使人们对非物质目标的追求越来越强烈。 到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中产阶级的规模达到高峰,不仅表现在中间阶层呈现出充气后的气球状态,而且更表现在贫富差距的大大缩小。
一般而言,一个社会的财富分配基本上都是金字塔形状,但在当时的美国却完全不同。由于中产阶级人数异常庞大,所以美国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突破了财富分配的金字塔规律。
中国经济开始起飞之后,富裕人口逐渐增多,“中产阶级”这个西式概念也开始激发人们的兴趣。虽然对“中产阶级”的理解过于简单化,但努力跻身这个队伍之中,已经成为多数中国城市人追求的目标。
根据中国社科院的报告,以收入和职业等作为衡量标准,中国2003年的中产阶级人口大约为19%。再过十多年,也就是在2020年,这个比例将增加到40%。假若届时真能达到这个水平,那么,中国也将迎来如同美国经济起飞时期的“社会膨胀”局面。
“中产阶级”的界定固然以某些数据为基础,但在很多时候,公众的心态和对现状的感觉,也会扮演极其关键的角色。
中产阶级至少有两个特征 在很大程度上,公众对现状感到满意,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感觉良好,那就说明这个社会的整体心态很好。 中产阶级越庞大,社会的稳定系数就越大。在理论上,这个说法对中国是适用的。中产阶级至少有两个特征,一是依靠知识和诚实劳动去获得财富,二是应该自觉地服从社会准则、规范和秩序。
从中产阶级再往上提升,就是所谓的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一词译自法语bourgeois(布尔乔亚),但与资产或资本其实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再由于“资产阶级”一词曾在欧洲和中国被政治妖魔化,所以现在用“布尔乔亚”取而代之,也许会感觉舒服一点。
布尔乔亚来自中产阶级,但并非所有的中产阶级都能成为布尔乔亚。当下中国的中产阶级本来就为数不多,所以布尔乔亚也极其缺罕。
美国中产阶级处于中兴之时,有相当一批人(后来被称为布尔乔亚)为文化和艺术的繁荣与进步,慷慨地投入了大量金钱和精力,包括收藏和推广艺术作品,等等。著名的大都会歌剧院、卡内基音乐厅以及很多展览馆和交响乐团等等,都是在那个时期涌现的。
再到后来,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大规模地向美国迁移,使美国艺术人才群英荟萃,这也与布尔乔亚的努力有直接关系。
中国的中产阶级还处在初级阶段,但有一个很好的现象是,大多数人都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但是,也有一些人在富裕起来之后,其自身的灵魂和精神世界却在沉沦。本文之所以提到布尔乔亚,就是因为看到了某些中产阶级容易陷入类似的困境。
(责任编辑:龚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