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金砖国家研究报告:如何确定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角色?

2014年07月24日 14:05   来源:中国经济网   

    内容提要:7月15日,第六届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上宣布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外汇储备基金,此事一经确认即受到全球瞩目,许多媒体和经济学家言论评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是对战后金融体制、美元霸权的挑战,欲取代世界银行与IMF。中国经济网编纂的此期《金砖国家经济决策参考》力求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分析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角色和定位,认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是在目前国际金融秩序框架内对世界银行和IMF的有益补充,他们之间的关系并非对抗和替代的关系和角色,而是在国际金融秩序框架内互相补充的互利互惠关系。报告在此立论的基础上,就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目前所面临的种种舆论形势和应对之策,提出四点政策建议。

  一、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引起的国际舆论

  7月15日,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在巴西福塔莱萨签署协议,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建立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初始资本为1000亿美元,由5个创始成员平均出资,总部设在中国上海。各国派人轮流 担任该银行总裁,首任总裁来自印度。这一宣言一出,即引来各方舆论。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是对目前国际金融秩序和美元金融霸权的挑战,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将取代世界银行与IMF。”一些国际媒体、经济学者,甚至金砖国家的媒体和经济学家都发出类似的惊叹。

  国际国内舆论界,似乎正在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推到了一个“挑战者”、“替代者”、“对抗者”的角色,然而,这对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来说,或许并不是一个好事。至少,一些西方媒体正在利用这个“挑战者”、“替代者”的论调,对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在舆论上进行攻击,并重新掀起“中国威胁论”,试图进一步挑起金砖国家和欧美之间的矛盾。

  近日,日媒刊登题为《金砖国家能否为世界秩序作出贡献?》的社论称,金砖国家设立开发银行的背后,隐约透出中俄等国试图挑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金融秩序的政治意图。

  日本《外交学者》称,金砖成员国都认为,创建替代西方主导的政治和金融体制是金砖国家共同的目标。《西日本新闻》报道,7月15日,金砖国家(BRICS)首脑会议在巴西召开,决定设立BRICS开发银行,以挑战美国的金融霸权。

  日本TBS电视台称金砖国家并不是真正高度团结,金砖国家其实抱有各自不同的目的:俄罗斯是想打破欧美等国家对其的制裁和孤立,所以和中国等结盟;南非是为了获得中国更多支援;印度并不打算和G7国家意见相左,相反对于和美国、日本的关系很重视,中印之间也有边境冲突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巴西是南美洲国家,南美受到美国的影响很深。

  路透社以“金砖成功的最大挑战?中国老大哥”为题说,金砖国家之间的经济和政治存在巨大差异,他们面临着遏制中国控制金砖银行的挑战。文章援引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伊特的话说:“若是不能掌握大部分影响力,中国人是不会参加这些机构的。”

  韩国《文化日报》16日称,在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金融领域以中国为中心成立首个新机构,本身就意义重大。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推进,加上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成立以本国为中心的国际金融机构,中国正对现有金融秩序展开正面挑战。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政治科学家赖尔登-洛特(Riordan Roett)称:“中国必定会主导这家新银行。”美国《华尔街见闻》称,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不仅在挑战了IMF-世行为骨架的金融体系,更意味着全球最大的新兴国家将有实力挑战冷战结束后美国制定政治体系。英国《金融时报》评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将金砖国家的地缘政治角色视为其新的努力的一部分,这一努力旨在打造一支力量,取代美国的“霸权”。

  金砖国家内部也有杂音。印度《德干先驱报》说,金砖银行首期注资由5个成员国平均分摊,这一点是印方着重强调的,目的是避免金砖银行被某一个成员国所主导,这是印度一项重大外交胜利。

  印度《商业时报》称,直到最后一分钟,中印之间才达成协议,如果金砖国家无法就总部地点达成一致,那将成为一件尴尬事。

  “俄罗斯之声”广播电台7月3日文章称,金砖银行将挑战美国金融霸权;俄罗斯KFS集团公司股份管理处处长罗曼安德列耶夫认为,金砖开发银行将在世界金融领域成为当之无愧的“替代者”。

  中国国内很多媒体也纷纷热衷于在讨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时候,使用“挑战者”、“替代者”、“对抗者”的词汇,以此来吸引读者的眼球,并试图让人们对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意义有更深的了解。

  然而,国际国内诸多媒体对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过度解读,是对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一种伤害。个别西方媒体借此攻击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抛出“中国威胁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刚刚成立,然而这种国际舆论环境明显不利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与现有国际金融框架内的各个机构展开合作,这影响到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正常运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经不起过度解读。

  二、关于“挑战者”OR“补充者”角色的分析

  与国际国内一些媒体热衷炒作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挑战者”、“对抗者”角色不同,一些经济学者、官员、媒体认为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是对世界银行与IMF的一种有益的补充,是在现行国际金融秩序框架内的一次合作,而非对抗。他们呼吁国际舆论应该正确看待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角色和定位,准确解读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意义,以免给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带来伤害。

  南非驻华大使兰加博士在接受中国经济网采访时表示,新成立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无意与世界银行和IMF竞争。作为更专注于发展中国家的机构,该银行可与其他机构相配合;将总部设在上海、首个区域中心设在南非,该银行将不仅服务于金砖成员国成员,还将为更多发展中国家服务。

  巴西驻中国大使馆负责经济事务的外交官嘉奥斯-卡斯特罗在接受中国经济网采访时表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是对世界银行的补充,它让我们除了世界银行外还有更多的选择途径。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南非研究中心主任杨立华向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建立金砖银行和应急储备,其实是被迫的,是一次自救。如果世界秩序是平等的,发展中国家能够合理合法地获得所需的资金,金砖国家就没有必要单独成立一个所谓的应急安排。“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的改革方案无法落实,金砖国家表示失望。因此金砖银行的成立是合法合理的,就是要起到对IMF补充的作用,而非挑战者、对抗者的角色。”

  面对西方媒体舆论“金砖银行将向众多发展中国家提供除世界银行与IMF外的替代选择”的说法,中国驻古巴前大使刘玉琴向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金砖银行近期不会对世界银行和IMF构成威胁。“我觉得这不是一种取代,而且也取代不了,相反会是一种补充。”刘玉琴分析,金砖国家银行起始资金五百亿美元,这个量不是很大,近期内是一种辅助的方式,是给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融资的一种新途径。刘玉琴指出,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钱很多,贷款经常附加条件。金砖银行提供贷款是一种帮助性质的,不附加条件,是根据接受贷款国、资金接受国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用这笔钱。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耶鲁大学国际金融中心研究员朱宁对此表示,现阶段,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是有力的补充,今后与他们则可能是竞争和促进的关系。

  作为一些国际舆论炒作的“被挑战者”、“被替代者”的世界银行和IMF到底是如何看待的,或许更能客观反映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角色和定位。

  世行发展经济学局高级顾问奥塔维亚诺·卡努托表示,把关注点放在金砖银行与世行竞争上的是媒体或分析师,金砖峰会以往的官方声明中从没有提到这些。开发性金融机构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发展中国家。机构间的合作范围非常广泛,所以并不是竞争而是应该看到互补。

  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表示:“我们欢迎这类新机构(金砖开发银行),我们认为目前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投资的需求很强劲,我们认为这些新银行一旦成立,我们将会跟它们有很好的合作”。

  国际货币基金(IMF)发言人康尼-罗茨在近期的媒体例会上也表示,“我们欢迎所有为发展和建设提供融资的多边金融机构。重点是新的金融机构是否对现有的机构有互补作用。”

  反观部分西方媒体和专家对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成立却持怀疑、警觉,甚至挑衅的态度,实际上,其言论的背后是受到政治导向和利益集团的影响。

  首先,日本对此事的关注显得非同一般。不仅各报均在突出位置重点报道此事,而且篇幅都很大,并附有相应的图表资料等,相当详尽。《朝日新闻》几乎占据整个要闻版的该新闻,大标题是:金砖银行“前景不明朗”,小标题则是:抗衡欧美能否奏效“尚难预料”。显而易见,该报要告诉读者的是:金砖国家能否如愿以偿发挥作用,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不必太当一回事。但是另一方面,日本诸多媒体又利用国际舆论过度夸大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挑战美元霸权”的定位,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其实,日本并无意对中国以外的其他4个金砖国家大张挞伐,但事涉中国,就只能使其他4国被连累。这是目前日本国家战略所决定的,也是当下日本舆情所要求的。实际上,在日本国内,《朝日新闻》一直被右翼势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但即便如此,在对华双边关系上,该报与其他各报的立场仍显得高度一致。这就是日本的“核心利益”。

  其次,部分西方媒体评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是对世界银行和IMF的挑战、欲替代战后国际金融格局的言论是为了“捧杀”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并尽早予以警惕,防止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发展。从目前来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规模和世行相比还很小,并不会对世行的主导地位构成直接威胁,但如果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体制完善,项目融资得到妥善安排,那些不愿从世界银行贷款的发展中国家会转向开发银行进行融资。随着客户的增多,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会在发展中国家取得极大支持。从长远来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有可能会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产生一定的冲击。换句话说,这个由发展中国家共同发起建立的国际开发银行将对西方在全球的利益分配产生影响。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章程中是明确与世界银行、IMF接轨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仍然是当前国际金融秩序框架内的组成部分,并非替代者,美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国际主要结算货币,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并非要挑战美元霸权。所以,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并不是对世界银行的挑战,而是对现有金融体系的补充。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经济贸易体系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必然会在金融治理领域提出自己的诉求,国际金融体系也到了必须“推陈出新”的关口。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运转和经营还是在既有的框架之下,只是比世界银行提供更宽松和优惠的贷款。

  事实上,金砖银行并未将目标放在与世界银行等现有多边开发机构进行竞争,也不试图挑战现有国际金融格局。关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宗旨与职能,金砖国家领导人曾在第四次峰会上达成基本共识,并在第五次峰会上得到进一步确认--金砖银行旨在为金砖国家、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和可持续发展项目筹集资金,作为对全球增长和发展领域的现有多边和区域金融机构的补充,而不是对已有多边开发机构形成挑战。因此,从金砖银行的定位来看,那种认为金砖银行旨在挑战甚至取代世界银行,以及改变现有国际金融结构的观点不免有些言过其实。

  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而言,美国的金融霸权主要表现为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霸权地位,和美国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主导地位。目前,全球外汇储备币种结构中美元占60%以上、全球以美元为贸易结算单位的贸易量占40%以上,涉及美元的外汇交易占全球交易量的80%以上。这奠定了美元无可争议的国际货币地位,也令其他各国货币难以企及。

  从国际多边开发机构货币方面来看,国际惯例包括对货币可兑换性的确认、货币的使用和维持银行持有货币的币值三方面内容。就金砖银行而言,要摆脱美元霸权的影响,实现去美元化目标,在货币方面仍存在诸多障碍。例如,五国间尚未建立降低筹资成本以及避免汇率变动风险的货币互换机制,五国货币并非都是完全可兑换货币等,这使得金砖银行本币化运行困难重重。

  在国际金融机构的主导权方面,美国的影响力非其他国家能相比。美国拥有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现有全球金融机构最大份额和投票权,并独享这些机构重大事项的否决权。而金砖国家由于投票权限制,难以发挥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作用。从某种意义讲,这些国际金融机构是美国维系其全球金融霸权的工具。

  即便如此,金砖银行建立后仍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和全球经济治理格局。作为一个国际性的机构,金砖银行业务可覆盖全球,在对现有多边开发银行有效补充的同时,也可进一步影响现有多边开发机构的改革,并逐步改变金砖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的被动局面。依托金砖银行这一平台,金砖国家还可通过开展对发展中国家的业务来扩大其影响力。

  正如俄罗斯经济学家罗曼·安德烈耶夫所言,金砖银行的意义在于,它将成为全球金融体系中一个可靠的新选择。在可预见的未来,无论从目前的规模和重要性来说,金砖银行都难以与当前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相抗衡,金砖国家打破由发达经济体主导的全球多边发展金融体系的垄断还为时尚早。

  三、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四点建议

  首先,中国权威媒体应对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进行正面、准确地解读,更加重视解读“有益的补充”的角色和定位,以免个别西方媒体借此炒作“中国威胁论”,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营造一个良好、轻松的国际舆论氛围;

  其次,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应该尽快公布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章程,以让世界更加了解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运行规则,以免产生更深的误会;

  再次,金砖国家的经济学者和专家要正面回应西方个别经济学家别用有心的观点,要对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进行系列阐述,准确阐述其意义,解读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是新型的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以及其份额相等、各国地位平等的深刻内涵;

  第四,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应该尽快公布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未来的工作计划,让世界看到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与世界银行、IMF等现有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计划,以及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开展业务的潜在受益者。尽快通过项目运行和落地,打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影响力,看到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实效,以获得国际各方支持。(作者:冯兴科 马莹莹)

(责任编辑:张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