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经济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两会代表:烟霾危害比雾霾大 应加速禁烟立法

2014年03月09日 16:39   来源:中国经济网   

  全国人大代表、苏盐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沈进进(中)和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宜群(右)做客“中经在线访谈”。中国经济网记者 裴小阁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9日讯(记者 林秀敏)今天,在“中经在线访谈”节目中,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盐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沈进进和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宜群表示,我国应加速禁烟立法,烟霾的危害比雾霾还要大,在室内的叠加效应更加不容忽视。点击进入直播专题>>> 

    烟霾比雾霾更可怕 

  近年来,雾霾问题困扰着许多城市居民,它严重影响了市民的居住环境。而吴宜群在访谈中指出,除了雾霾,我们也不要忽略室内的烟霾,尤其是二手烟对健康造成的损害。据试验检测发现,26%到68%的雾霾会进入室内,但如果在30平方米的室内点两支烟,将直接导致PM2.5增长500倍,也就是说,如果室内有人吸烟,PM2.5将直接“爆表”。而且卷烟燃烧产生的烟霾中,颗粒物比雾霾中的更小,更容易进入人的身体,而且还可能附带病菌和化学物质,很容易导致疾病。“所以在室内,烟霾跟雾霾是叠加的,这个叠加效应是不能忽视的。 ”吴宜群建议大家远离吸烟,更不要在室内吸烟。

    应加速制定并落实“公共场所禁烟法” 

  沈进进在访谈中说,吸烟特别是在室内的吸烟,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有很多人不吸烟,但会被动吸入吸烟者吸烟以后产生的烟雾。“我们希望通过立法来营造一个无烟的环境,让广大不吸烟的人能够远离烟霾的影响。这次我们特别希望尽快地能够制定一个专门的控烟的法案,在公共场所的禁烟。”日前,他联合几十位人大代表向大会提交了一个“关于尽快制定和实施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立法的议案”。

    青少年吸烟率高 关键是没人管 

  据吴宜群介绍,我国青少年吸烟的情况非常普遍,一方面青少年吸烟率比较高,另一方面开始吸烟的人年龄在下降。对此,吴宜群指出,应重罚向青少年售烟的单位,而沈进进认为,关键是没人管才导致有法不依的现象。

    《广告法》限制烟草广告作用有限 

  此外,《广告法》对烟草广告的限制作用非常有限,只限定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杂志上不登烟草广告,在公共场所里不设置广告。沈进进介绍说,目前《广告法》的修订进入了立法程序,已经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但是离期望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它只是讲了广告,没有把赞助、促销这些放上去,建议还是要全面的来禁止烟草的广告。

(责任编辑:张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