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8日讯 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中国经济年会(2012-2013)”26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会议旨在研究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后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把握经济发展新趋势,为正确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谷源洋出席以“应对挑战”为主题的分论坛并参与讨论,他认为,在目前的国际大环境下,中国应该紧紧地抓住对外经济合作这一条主线不能动摇。
以下是谷源洋发言的文字实录:
从我们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来看,现在的确发生了一些变化,2002-2007年,我们国家面临的国际环境是有利的,是社会主义黄金的发展时期,我们的经济发展很快,我们的周边环境也比较好,但是从2008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快速、复杂的变化,从外部经济环境来看,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我认为有这么几点:
第一,世界经济虽然还在继续缓慢地复苏中,但是还没有出现20国集团所期待的强劲、持续、均衡发展的国体,无论是基于国际经济秩序也好,还是基于国际政治协调也好,会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所以贸易保护、投资保护加剧,我认为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现实的挑战。怎么办?就是说,十八大所提出的,有三个“倒逼”,倒逼我们要加快扩大内需,倒逼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倒逼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二,发达国家同步实施的量化的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和其他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来说,带来了新的风险。第一个风险是抬高了通货膨胀,第二个风险是形成了新的资产泡沫。第三个风险是造成了新的货币摩擦,所以世界各国通过货币贬值来扩大出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应该高度警惕由于发达国家量化宽松的政策带来的热钱大进大出,保持高度警惕,而且要增加对跨境资本的监管,我认为这一点很重要。
第三,在国际市场上,我们面临的高油价、高粮价的趋势,我认为不太会改变了,高油价、高粮价对中国的影响,我个人认为是远远大于发达国家的。为什么?中国和发达国家在恩格尔系数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今天上午陈锡文同志提到了一个数字我认为很好,去年我们中国进口的粮食是7233万吨。张国宝同志又从能源的角度,去年我们从国外市场进口的原油达到了58.7%,所以在粮价和油价维持高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高度警惕输入性通货膨胀对今明和后几年的影响。
之后我们面临来自外部的影响,就是美国的亚洲战略再平衡。包括安倍的“安倍主义”,这两个东西都是要实行多重的目标,但是有一条,无论是美国也好,还是日本也好,都要加强同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合作。甚至在挖中国经济方面的墙角。在这种情况下,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紧紧地抓住对外经济合作这一条主线不能动摇,在东南亚地区,我们要继续积极地推动“10+1”、“10+3”和中、日、韩的三方面的合作,因为我们国家发展得很快,市场很大,所以这样对我们周边国家所产生的吸引力是很大的。
2011年,我们和中东国家的双边贸易达到了3500亿美元,去年尽管估计贸易额仅增长了2.5%,但是我们和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还是增长了9%以上,没有超过9%。今后我想我们还应该排除各种困难,做好同亚洲国家,特别是同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力争在2015年,把中国、东盟的双边贸易总额达到5000亿美元,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还有很多很多,我主要想归纳这四个方面。谢谢。
(责任编辑:郭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