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总额首次回落 套利资金减少是主因

2011年12月01日 07:46   来源:中国经济网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  中国经济网王岩/摄

 

 

中国经济网主持人苗苏  中国经济网郝红波/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日讯(记者 郭彩萍) 第三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额首次回落,这是否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正在放缓?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博士在做客中国经济网《视说新育》时表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总额首次回落,并不意味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真实规模萎缩、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倒退或者停滞。第三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减少的原因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近期出现了下跌,导致一部分套利资金减少。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总额首次回落   套利资金减少是主因 

    中国人民银行在最新的货币政策报告中披露,今年第三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额为5830亿元人民币(合920亿美元),较上季度下降2%。这是自2009年6月中国启动相关试点以来该数据首次出现下降。

    “这未必意味着人民币跨境贸易计价结算的真实规模出现了萎缩。”梅新育说。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额的统计为账面统计,包括真实贸易和跨境投机两部分。梅新育认为第三季度账面统计的下降主要来自于跨境投机操作规模的下降。

    近两年中国政府持续收紧货币政策,人民币利率一再提高,对信贷规模实施严格管理。相反美国欧洲一直实施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利率非常低。这给境内企业和投机者提供了套利操作空间。投机者既可以谋取境内高利息和境外低利率之间利差收益,又能获取境外投资规避境内信贷限制。企业还可以借此资金降低成本,不仅资金利率低,而且由于之前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先期借入美元,后期就可以用较少人民币还钱。

    但第三季度以来海外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逆转,出现贬值预期。跨境套利操作减少。而且与此同时,香港特区金融管理部门也配合国家外管局打击没有真实贸易基础的投机性操作。“因此第三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账面数据出现下跌。”

    资本项目完全自由兑换非必要条件   限制证券投资可规避99%风险

    虽然中国目前还没有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可能会对人民币国际化形成一定制约,但资本项目完全可自由兑换并非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梅新育认为:

    第一,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达到50%,就可以成为不妨碍大部分贸易和交易的国际货币。

    第二,可以放开直接投资、限制证券投资的流动。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包括直接投资、信贷流动、组合投资(即证券投资)。放开直接投资基本上就能满足实体经济部门的需求。直接投资的流动对东道国和世界经济冲击比较小。而证券投资对实体经济部门来说并非至关重要,限制证券投资对实体经济部门带来的限制可能不到1%,但却能够规避99%的风险。      

    总体看,“人民币国际化前景光明。第三季度泰国、尼日利亚、智利等国家宣布在外汇储备中纳入人民币资产,这从侧面证明第三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额环比统计账面数字的下降,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倒退或者是停滞。”梅新育说。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经济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和引用此文时请保留电头,注明“来源于:中国经济网”并请署上作者姓名。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中国经济网-国际频道-独家专稿” 

(责任编辑:林秀敏)

·6.7亿罚单:被删邮件露马脚
·菲方射杀台渔民视频曝光
·苹果被挤出中国手机市场前5
·恒天然被曝含肉毒杆菌
·金正恩姑妈80天未现身
·我养老保险缴费率是美2.4倍
·欧盟九成光伏市场留给中国
·GSK在华团队大换血
·进口车市场价格垄断重灾区
·金正恩26岁妹妹任劳动党要职
·美国政府冷对底特律破产
·GSK4高管被抓 1疑接受性贿赂
点击进入国际频道     环球24小时简报 驻外记者报道集 观察与借鉴 国际IT行业资讯  视说“新育” 
·国际经济     中国与世界 | 全球时事 | 专稿独家 | 国际经济 | 投资环境 | 跨国公司  | 滚动
·环球博览    文娱前沿 | 视觉艺术 | 世界趣闻 | 海外看中国 | 军事科技 | 环游世界 | 博览周刊 
·世界文明    当代观察 | 历史回眸  | 大国崛起 | 以史为鉴 | 文明图说 | 人文风物 |  博阅 |  新知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