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中日相互好感度下降 经济元素受关注

2011年08月11日 13:52   来源:中国经济网   
·6.7亿罚单:被删邮件露马脚
·菲方射杀台渔民视频曝光
·苹果被挤出中国手机市场前5
·恒天然被曝含肉毒杆菌
·金正恩姑妈80天未现身
·我养老保险缴费率是美2.4倍
·欧盟九成光伏市场留给中国
·GSK在华团队大换血
·进口车市场价格垄断重灾区
·金正恩26岁妹妹任劳动党要职
·美国政府冷对底特律破产
·GSK4高管被抓 1疑接受性贿赂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11日讯(记者刘阳禾) 由中国日报社和日本言论NPO共同实施的第七次“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结果今日在北京发布。这份报告分别“从中国人眼中的日本”和“中国人眼中的中日关系”两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领域。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中日关系非常重要仍是普遍共识;中日双方对于对方国家的好感度呈现一定程度波动;领土问题是中日两国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经济、文化元素受到关注;中日两国的经济发展对彼此均有益处;民间交流对改善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得到广泛认可;媒体仍是中日双方了解彼此的最主要渠道。

 

 

中日同步舆论调查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经济网刘阳禾/摄


    撞船事件、核危机致对日好感度下降

    连续五年的舆论调查显示,中日关系非常重要是两国民众的普遍共识。中方调查结果显示,83.1%的普通公众和88.6%的学生教师认为中日关系“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日方调查则显示,77.6%的公众和98.0%的知识分子认为中日关系“重要”或“比较重要”。

    尽管中日关系的重要性是两国民众的共识,但在今年的调查中,两国民众对于对方国家的好感度均有下降。

    调查发现,中国的普通公众自2005年起对日好感度一直呈上升趋势,但2011年,因受钓鱼岛撞船事件和福岛核危机的影响,中国公众对日好感度为28.6%,比去年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呈现了一定幅度的波动。中国的学生教师对日本印象好的比例为43.1%,较去年的45.2%略有下降。日本方面,有20.8%的公众和40.6%的知识分子对中国的印象较好,其比例分别比去年下降了6.5和10.8个百分点。

    调查发现,较普通公众而言,中国学生教师和日本知识分子对于对方国家的好感度更高。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副总裁吴垠分析表示,这种差异是由于普通公众更关注表面现象和个人感情,而学生教师则更为注重两国的内在关系。

    经济元素对两国人民影响力有所提升

    调查显示,在回答“提到日本,您的第一联想词是什么”这一问题时,中方普通公众选择最多的是日本的“电器产品”(49.9%);而对于日本的知识分子来说,“经济成长与经济大国”以37.8%的提及率位列首位。这些元素反映了经济元素在两国人民中的影响力有所提升。

    同时,调查结果表明,63.5%的中方普通公众赞同日本的经济发展对中国是有益的,学生教师持这一观点的比例为68.9%。此外,持相同观点的日本公众的比例为41.9%,知识分子为81.4%。由此可见,中日两国的经济发展对彼此均有益处。

    此外,对于亚洲能否统一成为一个经济圈的判断,普通公众更显乐观。亚洲能否仿效“欧洲模式”共同成立一个经济圈呢?调查显示,52.9%的普通公众认为亚洲可能统一成为一个经济圈。而学生教师则显悲观,认为不可能的比例高达61.7%,远远高于公众的33.6%。

    此次舆论调查在中日两国同时进行。包括北京、上海、成都、沈阳、西安5个城市的1540名普通公众,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五所高校的1000名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参与了中方调查。日方共有1000名公众和500名知识分子阶层参与日方问卷调查。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经济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和引用此文时请保留电头,注明“来源于:中国经济网”并请署上作者姓名。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中国经济网-国际频道-独家专稿” 

(责任编辑:王慧绵)

点击进入国际频道     环球24小时简报 驻外记者报道集 观察与借鉴 国际IT行业资讯  视说“新育” 
·国际经济     中国与世界 | 全球时事 | 专稿独家 | 国际经济 | 投资环境 | 跨国公司  | 滚动
·环球博览    文娱前沿 | 视觉艺术 | 世界趣闻 | 海外看中国 | 军事科技 | 环游世界 | 博览周刊 
·世界文明    当代观察 | 历史回眸  | 大国崛起 | 以史为鉴 | 文明图说 | 人文风物 |  博阅 |  新知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