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9日讯(贾璐婧)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2月8日报道,联合国官员本周二在一份报告中警告称,中国小麦主产区受旱情威胁,或将推动全球食品价格再创新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小麦消耗量巨大,国内小麦储量需保持在约为5500万吨。由于今冬小麦作物前景不佳,中国或需加大小麦进口规模,国际粮食和农业组织(FAO)警告称世界粮食价格可能因此进一步推高。FAO的世界食品价格指数正处于自1990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目前小麦价格比2010年中期翻了一番。
AFO报告中称,中国北方五省小麦产量占中国小麦总产量的三分之二,而北方五省自去年10月以来降水量低于正常值的30%。山东省是中国小麦种植面积第二大省,正在遭遇200年不遇的干旱天气,自九月份以来,该省的降水量不足1.25cm。不过,并非所有地区的小麦产量都受到威胁。FAO引述中国官员的话称,3400万英亩的耕地中,只有三分之一受到损害。而最直接的损害来自冻害,低于平均值的积雪覆盖量导致作物更加容易受到冻伤害。FAO的官员认为,如果气温降到零摄氏度以下,寒冷将很容易杀死冬天播种的小麦种子,使这些种子不能在春天正常发芽。FAO经济学家Kisan Gunjal称,如果在春季降水仍然不足,中国政府可能需要介入其中,加强灌溉工作。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需求增加和油价上涨致使2010年下半年食品价格大幅上涨,而俄罗斯由于国家应对干旱的需要大幅减少小麦出口也是食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本周二,小麦期货价格上涨了约2%。
(责任编辑:王惠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