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经济借鉴五:2000年悉尼奥运会--奥运文化经济典范

2008年08月17日 06:4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王苏
·6.7亿罚单:被删邮件露马脚
·菲方射杀台渔民视频曝光
·苹果被挤出中国手机市场前5
·恒天然被曝含肉毒杆菌
·金正恩姑妈80天未现身
·我养老保险缴费率是美2.4倍
·欧盟九成光伏市场留给中国
·GSK在华团队大换血
·进口车市场价格垄断重灾区
·金正恩26岁妹妹任劳动党要职
·美国政府冷对底特律破产
·GSK4高管被抓 1疑接受性贿赂

    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没有留下任何债务,而且取得史无前例的突出收益。直接经营方面,悉尼奥组委净支出17.4亿澳元,主收入24.3亿澳元,汇集其他收入,共盈利7.65亿澳元(折合约35亿元人民币),是现代奥运历史上经济获益最高纪录。其运作流程各环节的经营成果大幅超过上一届的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或许正因为其美好、安全、喜庆,再加上收益颇丰,被萨马兰奇先生称之为“历史上最成功的奥运会”,同时也被舆论称为“最赚钱的”一届奥运会。 

    "最赚钱"、"最成功"的奥运会未避开低谷效应 

     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澳大利亚的经济规模是3900亿美元,对于这样一个较发达的国家,奥运景气的效应也十分明显。

    资料显示,悉尼奥运会的直接经济影响规模为66.77亿美元,间接经济影响为113.51亿美元,总体经济影响达到180.3亿美元,其中悉尼所在的新南威尔士州就获得了高达51亿美元的经济收益。

    据悉尼市所在的新南威尔士州政府的官方统计:在奥运筹备期产业产出提高1.5%,奥运年达到2%。举办悉尼奥运会使澳大利亚GDP增加63.5亿美元,使澳大利亚实际家庭消费增加37亿美元,额外累计提供9.9万个专职工作机会。奥运年额外给新南威尔士州带来24000份专职工作,给其它州带来5000份专职工作。奥运年对劳务产业、运输与通信业及建筑业的影响最大,分别拉动了1.12%、0.99%和0.63%的产出。奥运会期间,承包商大约额外雇用了65000人从事安全、运输及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澳大利亚地区经济分析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奥运会为澳大利亚直接带来65亿澳元的经济活动,增加了27亿澳元的出口额。《悉尼先驱论坛报》称主办奥运会为悉尼吸引来87亿美元的海外投资。澳大利亚企业也很好地利用了奥运会这个平台,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在24家TOP赞助商中澳大利亚企业占到了13席,在其他18家支持商、40家一般产品供应商和24家体育产品供应商中,大部分为澳大利亚公司。原悉尼奥组委CE0桑迪-豪威先生介绍,约200多家澳大利亚企业在此期间因获得国际订单而赚了大钱。

    1993年悉尼申办2000年奥运会成功以后,引发了房地产业的兴旺发达。蜂拥而来的投资者把房价不断推高,房价每年递增10%以上,在随后七八年的时间里,城市房价翻了一番。2000年奥运会之后,悉尼的房价还在上涨,并一直持续到2003年底。

    奥运会也推高了股市。早在1993年申办成功当年,澳洲股市就创下了40%的年涨幅,此后,股市连年上涨,仅1994年出现小幅回调,到2000年的8年内累计上涨103%,年均上涨12.94%,几乎是前8年6.8%平均涨幅的两倍。奥运会前18个月里,AS30指数上涨了19%。奥运会开幕前夕,标普/澳证200指数更是突破3300点,创下历史新高。AS30指数也在奥运开幕后的第三天达到新的高点。奥运会后的2000年-2006年间,澳大利亚普通股指数上涨了76.07%。当然,悉尼奥运的股市效应也不单纯是因为奥运,和当时澳元贬值的背景也有相当重要的关系。

    除了股指上涨,游客人数的上涨也尤其明显。资料显示,从1997年算起的4年里,奥运会给澳大利亚带来的旅游总收入达到42.7亿美元。1997年-2004年期间,到澳大利亚的国外游客因为奥运额外增加了约160万人,国外游客在澳大利亚的支出也不菲,给新南威尔士州带来了约43亿美元的收入。奥运会后,澳大利亚在全球旅游目的地排名上也有了很大幅度的上升。

    不过,这届被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称为“最好的一届奥运会”也还是没有避免奥运低谷效应,直到现在悉尼仍在为举办奥运会所预付的巨额开支还债。

    悉尼所在的新南威尔士州在筹备奥运的前4年投资出现了大幅增长,GDP在投资的刺激下增长很快。赛后投资却急剧下跌,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对GDP增速拖累较大。直到2003年投资增长率回升到10%,才恢复至赛前的状况。在此期间,由于居民消费尚能维持一个较为均衡的水平,才没有造成更大的负面效应。悉尼人口较少,仅约400万,对体育场馆需求相应较少,再加上寥寥无几的国际体育赛事,使得2004年之后的悉尼奥运会体育场馆利用率下降问题愈发突出,无疑对纳税人造成沉重的负担。

    如今,只是借助每年2680万欧元的津贴,这些场馆才能维持正常开放。由于负债130万欧元,超级圆顶体育馆的股东们甚至不得不进行资产变卖。“最好的一届奥运会”,却付出了最昂贵的代价。
    
    奥运周期超越十年框架 成就奥运文化经济典范

    另外,悉尼最为可观的是在前期和会期精心积累、卓越操办基础上,延续至今的发挥奥运会“剩余价值”的后奥运经济。不错,对于场馆赛后利用这个世界性难题,澳大利亚也并非解答得很好;但是其后奥运经济的领域、层次、收益等早已跨越这一视点,达到文化创意经济的高端,超出其他主办国的想象。

    奥运会结束后,组委会将其筹备奥运会的全部经验归纳成文字,并以35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国际奥委会。此前,虽然奥运主办城市都会向国际奥委会及下届奥运会的承办国介绍相关经验,但将内容集结成册,作为有形的知识财产来出售还是澳大利亚人的创举。

 

    原悉尼奥组委CEO桑迪-豪威曾自豪地说,提供奥运会举办知识成了我们的一个产业。对比多数奥运会只有16天的辉煌,悉尼因强劲的前后奥运文化经济,不但让澳大利亚躲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一劫:即使在最困难时期仍保持着高于多数欧洲国家的3.5%的经济平均增长率,而且让国际奥林匹克研究者兴奋的是奥运会这一文化符号的巨大主题文化经济价值,悉尼的“奥运周期”、因奥运而直接受惠期,早已超过“前7年后3年”的十年框架,主要由于运作者因素仍然在延续。 

    中国驻澳文化参赞尹亚立先生在提到奥运会对悉尼的影响时也曾指出,过去欧洲民众普遍认为悉尼不过是个农村;澳大利亚前奥运文化经济的运作,让悉尼美丽的风光和现代化形象世界闻名;国家、城市、相关产业的能力得到广泛地认同,大大改善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于是在距离2000年举办奥运期尚有两三年的1997、98年,澳大利亚就出现了奥运文化主题拉动下的旅游高峰、标志产品销售高峰、增加就业高峰。

    “国际会议协会”目睹商务市场在悉尼申奥成功后逐年增长,于是宣布“澳大利亚分别成为美国、英国会议旅游的目的地之首”;国际奥委会市场部主任Michael Payne对此也表示赞许,说:“澳大利亚是第一个能够充分利用奥运会机遇并寻求全国范围内旅游业发展的奥运会举办国,其操作水平之高前所未闻,希望能看到这种模式被应用于未来的奥运会中去”。

(责任编辑:王苏)

点击进入国际频道     环球24小时简报 驻外记者报道集 观察与借鉴 国际IT行业资讯  视说“新育” 
·国际经济     中国与世界 | 全球时事 | 专稿独家 | 国际经济 | 投资环境 | 跨国公司  | 滚动
·环球博览    文娱前沿 | 视觉艺术 | 世界趣闻 | 海外看中国 | 军事科技 | 环游世界 | 博览周刊 
·世界文明    当代观察 | 历史回眸  | 大国崛起 | 以史为鉴 | 文明图说 | 人文风物 |  博阅 |  新知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