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综合类  > 正文

中国驻澳大使成竞业:“一带一路”距离澳大利亚并不遥远

2019年04月24日 11:25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堪培拉4月24日讯(记者 翁东辉)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成竞业今天在澳主流媒体《金融评论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一带一路”造福世界,距离澳大利亚并不遥远。2015年,澳方作为创始成员加入亚投行。2017年,中澳双方签署了第三方市场合作谅解备忘录。去年,维多利亚州政府加入“一带一路”。澳众多工商界人士对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充满兴趣。本周,澳联邦政府代表和维州州长将再次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澳以其独特优势,完全可以成为“一带一路”朋友圈中的一员。

  以“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在北京举行,包括近40位外国领导人在内、来自150多个国家和许多国际组织的近五千名代表将出席。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支持和热烈响应。目前,已有126个国家和29国际组织同中方签署了合作文件,其中既有意大利这样的主要工业国,也包括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瓦努阿图等南太国家。

  近6年来,“一带一路”合作成绩斐然、硕果累累。东部非洲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马尔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桥,哈萨克斯坦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出海通道,东南亚国家正在建设高速铁路,中欧班列成为亚欧大陆上距离最长的合作纽带。中国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投资超过800亿美元,同沿线国家共同建设的82个境外合作园区为当地创造近30万个就业岗位。一些发达国家也正与中国积极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最新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合作将降低全球贸易成本1.1%-2.2%。

  事实证明,“一带一路”并不是什么地缘政治工具,而是开放、合作的平台。“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欢迎各方平等参与,致力于同各方发展规划和政策对接,支持多边主义和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事实证明,“一带一路”也不是什么“债务陷阱”,而是惠民馅饼。在这个问题上,当事国最有发言权,很多沿线国家政府、企业和民众都已经站出来说话,用事实和数据公开辟谣。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国家因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而陷入债务危机,反而走出了“不发展的陷阱”。

  习近平主席讲过,“一带一路”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我坚信,第二届高峰论坛一定会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迈向更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增添动力,为各国人民增进福祉。


(责任编辑 :苗苏)

分享到:
精彩图片推荐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