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经济类 > 正文
中经搜索

德媒:成功人士的秘诀是什么

2017年09月13日 15:2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9月13日讯 近日,德国媒体《经济周刊》网站发布了一篇题为“想成功的人必须知道的秘诀”的报道,编译如下:

  每个成功的人士都有一把通往成功的钥匙,而他们的一些策略也可以为其他人所用。我们可以从马克·扎克伯格、沃伦·巴菲特、比尔·盖茨或埃隆·马斯克等成功人士身上学到什么呢?

  一、培养自己的爱好

  弗朗西斯·安德伍德(Francis Underwood)是美国电视剧“纸牌屋”中的美国总统。当他建议时任总统寻求平衡时,他只是副总统。当时,时任总统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钦佩对手的平静。而弗朗西斯·安德伍德的秘诀是,他经常慢跑,玩FPS,在划船机上训练,或者在晚上与妻子一起抽根烟。这完全是杜撰的?绝对不是。

  著名的例子

  很多管理者和政治家都很重视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Lekkerland首席执行官帕特里克·斯派普(Patrick Steppe)会在周末精心照顾自家花园。他最喜欢割草。

  Davidoff首席执行官Hans-Kristian Hoejsgaard是一位充满激情的厨师,随时准备为自己及其家人准备晚餐。前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喜欢吹萨克斯管和玩填字游戏。

  二、磨练毅力

  心理学博士Angela Lee Duckworth长年来研究成功的关键。深入研究和观察成功人士的结果都写入她的新书“砂砾(Grit)”里。Duckworth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激情和毅力的结合。“像砂砾一样,将生活当成一场马拉松来跑,而不是短跑冲刺。”

  慢跑作为成功人士最喜欢的运动并非偶然。它保证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也磨炼毅力。

  著名的例子

  约翰内斯·泰森(Johannes Teyssen), E.On的首席执行官,无论天气如何都和许多经理人一样每两天慢跑一次。

  对长期目标的不懈努力也考验人的毅力。 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每年都有新的目标:他学习普通话,每个月读两本书,并开发了他的AI家庭助理“贾维斯(Jarvis)”。

  三、多书写

  书写有助于学习。奥尔巴尼和蒙茅斯大学的科学家研究了这种现象,这也被称为“书写学习”。他们发现,当你写下来的时候,你记得更牢,理解更到位。这主要是因为书写有助于理解自己的想法,也称为“元认知思维”。

  著名的例子

  爱因斯坦在一生中累积了超过8万页的手稿。国际象棋世界冠军Josh Waitzkin每天晚上针对一个问题分解了他的想法。 他写下来。 第二天早晨,当他起床时,他写下了他未经过滤的想法。 在大多数情况下,获得最好的结果。

  写日记也是一个受成功人士欢迎的习惯,它有助于理顺一些事情。 例如,奥普拉·温弗瑞每天晚上都有一份“感恩日记”。她写下,她对什么表示感激。

  四、多阅读

  作家史蒂夫·西博尔德(Steve Siebold)三十多年来采访了世界上最富有和最成功的1200人。他试图找到他们的共同点来解释为什么他们如此成功。他找到了一个:成功人士都阅读大量书籍。

  著名的例子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表示,他整个职业生涯的80%时间都是在阅读和思考。许多经理人和政治家将阅读当成他们职业的一部分。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每周读书。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说,书籍是他认知的重要来源。特别受欢迎的是传记,作为指导和灵感来源。小说也有助于成功。多伦多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小说的读者比非小说读者具有更好的社会技能。

  五、睡午觉

  那些在白天睡觉的人被认为是懒惰和迟钝的。 然而,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萨拉·梅德尼克(Sarah Mednick)的一项研究发现,60到90分钟的小睡增加了思维和学习能力。 在一个实验中,两组志愿者在早上学习一些东西,然后在晚上进行测试。 在中午休息时,一个小组睡觉休息,另一个小组保持清醒。 结果表明:睡眠组有较好的检测结果。

  著名的例子

  政客都特别了解午间休息的好处。对于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午饭后的午睡是工作日的组成部分,一般两个小时,有时更长。 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也在白天睡一个多小时。比尔·克林顿或里根也有同样的习惯。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