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资金是创新创业的“血液”:持续的政府研发投入、覆盖全国的技术孵化器网络、发达的风险投资基金,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充裕的资金支持
(一)持续的政府研发投入
以色列政府在建国之初就制定了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色列政府不断加大对研发的支持力度,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科技研发。据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的统计,以色列研发支出占GDP比重维持在5%左右,远超OECD平均水平,多年位居全球首位。
政府研发投入集中在应用研究领域(如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主要来自教育部、科技部和工贸部。教育部主要投入基础性、前沿性、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研发项目,科技部重点支持科技研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贸部则侧重于促进以色列经济发展的技术产品研发以及支撑以色列高技术产业的知识研究。正是得益于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以色列才能在通信技术、生命科学等高技术领域创造出世界一流的科技成果,其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70%以上,是典型的“小国大创新”。
(二)覆盖全国的技术孵化器网络
针对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快风险大、大批原苏联移民有技术但缺资本和经营经验的困境,以色列政府从1991年起实施技术孵化器计划。技术孵化器是政府为扶持初创企业而设立的非营利性组织,其提供融资、研发、管理、市场开发等全方位支持。政府承担所有成本的85%,但要求企业研发成功的产品必须在以色列境内生产,并按照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偿还政府的资助。2010年以前,以色列政府每年为孵化器企业提供超过35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此后进一步升级以“共担风险但不共享收益”的方式支持创新创业。目前,以色列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24个技术孵化器网络,超过1500名科学家在300多个项目中工作。迄今为止,技术孵化器累计孵化800多个项目,其中70%得到外部资金支持,孵化成功率超过50%。
(三)发达的风险投资基金
针对科研机构研发成果与国家经济发展相脱节的问题,以色列政府于1992年实施磁石计划,鼓励科研机构与工业界组成合作体,共同开发关键的通用技术,以促进产学研有效结合。风险投资基金的广泛参与,进一步促进了科技成果产业化,极大激发了以色列科技企业的潜能和创造力。
1993年,以色列政府就拨款1亿美元设立启动基金(即风险投资基金的前身),初衷是将前苏联移民所带来的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该基金除了直接投资15个项目,大部分资金(约8000万美元)用于吸引外部资本,组成10个公私合营型创投混合基金。每个创投混合基金中,政府占40%、外部资本占60%。为鼓励和吸引外部资本,以色列政府给予优厚条件,规定外部资本可以在5年内以预先商定的价格购买政府的全部股份。这种投资风险由政府和外部资本共担、投资收益由外部资本获得的计划,短时间内就吸引了1.2亿美元的外部资金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不仅直接投资的15个项目中有9个获得成功,10个创投混合基金中9个外部资本在5年内行使期权购买了政府所有股份,还带动了以色列风险投资产业从无到有,解决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初期的资金匮乏难题。
1993-2000年,以色列风险投资基金从3家增加到100家,“初级阶段”投资占全部投资的80%(欧洲85%的风险资金投向成熟公司),促使以色列诞生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