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综合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前沿技术创新进步显著

2015年11月13日 07:4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陈建

  图为11月11日在瑞士日内瓦发布的《2015年世界知识产权报告:突破式创新与经济增长》。 新华社发

  经济日报日内瓦11月13日讯(记者陈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1日在此间发布《2015年世界知识产权报告:突破式创新与经济增长》,分析了3D打印、纳米技术和机器人工程学等拥有促进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新技术,并指出中国是在这3项最尖端前沿技术创新方面惟一向先进工业化国家靠近的新兴市场国家。

  这份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在上述3个领域的专利申请方面表现抢眼。自2005年以来,全球3D打印和机器人工程学领域的专利申请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来自中国,这一占比为世界各国之最。在纳米技术方面,中国是第三大专利申请来源国,占全球申请量的将近15%。相对于更早建立的创新型国家,在中国的专利格局中,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的身影更为显著。

  根据报告,在全球范围内,日本、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和韩国总共占上述3个领域专利申请总数的75%以上。其中,日本公司在机器人工程学领域的创新中处于领先地位,前十名专利申请机构中有八名来自日本,即本田、丰田、日产、电装、日立、松下、安川和索尼,其余两名是德国的博世和韩国的三星。在纳米技术领域,美国企业占了专利申请的大部分,但三星是排名榜首的机构。前十名申请机构中有6家来自日本,3家来自美国。美国企业还申请了大部分的3D打印专利,通用电器和联合技术跻身前十名。3家德国公司——西门子、MTU航空发动机公司和EOS,以及3家日本公司——三菱、日立和东芝,也都名列排行榜前十位。

  该系列报告每两年发布一次,聚焦知识产权某些领域内的特定趋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说:“该报告的一个主要结论就是应当为成功创新活动创造有利的生态环境,其中包括政府的支持、用于科研活动的资金保障,以及从实验室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生产阶段的复杂过程。有历史意义的技术突破一直是经济产出持续扩张的根源,我们需要改善环境,给未来的突破性技术提供动力。”他表示,以往的颠覆性进步成果——飞机、抗生素和半导体激发了新的商业活动,各国政府和企业应认真分析当前具有突破性潜力的创新领域,加速有关创新的投资。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