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埃森哲首席经济学家:生产率提升将带来经济繁荣

2014年09月11日 07:2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禹 洋

 

埃森哲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马克·帕迪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经济日报记者 牛瑾摄

  经济日报天津9月10日讯(记者 禹洋)9月10日,参加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埃森哲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马克·帕迪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要想彻底摆脱国际金融危机,恢复和保持增长,关键在于提升生产率。>>>点击进入专题 

  记者:您如何看待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

  马克·帕迪:美国经济持续温和复苏、欧洲部分国家财政紧缩状况有所缓解、英国投资再现增势……这些迹象表明,全球经济开始企稳回升。但是,这种复苏势头还不稳定,存在地域和行业间的差别。首先是国别差异,复苏步伐快慢不一。以欧洲为例,英国经济恢复势头迅猛,德、法等国经济并不乐观。其次是行业间的差距,电子产品、互联网商务等新兴产业保持高速增长,而传统制造业、零售业等仍未走出阴霾。

  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进一步提升生产率。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美国、欧盟先后出台一系列的货币宽松政策,增加资本流动性,刺激消费,从需求端入手促进经济发展。但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国家普遍忽略了供需关系的另一端——供应,即生产。回顾全球经济发展历程,伴随着每次科技革命提升生产率,都会出现较长一段的经济繁荣。对比现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很多国家和企业减少了研发投入,生产率不升反降,对经济长期增长极为不利。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要想彻底走出危机,继续保持增长,关键在于提升生产率。

  记者:今年以来,尽管新兴经济体依旧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有所减缓。您如何看待新兴经济体未来的增长?

  马克·帕迪:新兴经济体有3大优势:一是充足的劳动力;二是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三是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这些将在未来几年继续支撑新兴经济体实现经济增长。然而,新兴经济体能否实现长期发展取决于其能否妥善地处理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新兴经济体正走在改革的十字路口。尽管面临不同的问题,但无论是商业环境差还是基础设施不足,归根结底都是结构性问题,增速放缓在意料之中,推行结构性改革刻不容缓。新兴经济体也需要提早应对人口红利的逐步减少。应对这一问题,要通过推动创新和技术研发,改善制造业发展质量,重视工商业效率,为长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有人认为,投资在中国经济中的占比过大,不利于长期发展。您如何看?

  马克·帕迪:很多人以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来衡量经济发展,认为中国增长过于依赖投资,是不健康的。我并不认同此观点。首先,单纯以投资总量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健康过于武断,应考虑到人均水平等其他对比因素。从人均投资量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来看,中国仍比较低。其次,投资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需求。以基础设施投资为例,中国三四线城市及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依旧相对落后,应以实际需求决定投资量。

  未来,投资依然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之一。中国所面临的课题是,如何更好地利用资金,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可发挥后发优势,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一步到位,让新建成的基础设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此外,还可在优化投资结构上下功夫,拓展投资渠道,简化流程,为专注技术创新的企业和发展潜力较大的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资金。

    相关专题: 

    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

(责任编辑:郭彩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