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综合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丝绸之路经济带"将越走越宽

2014年05月26日 09:1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众说纷纭

  古丝绸之路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再加上路途遥远,代价很高。现代丝绸之路将成为一条便利的高速公路还是一条高消耗的普通道路?这主要取决于各国的政策成本,贸易便利化对于丝绸之路建设不可或缺。

  ——世贸组织副总干事戴维·夏克

  “丝绸之路经济带”以新兴经济体为主体,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区域,而金融合作对于这一区域非常重要。

  ——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执行主席马克乌赞

  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已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中国的和平发展开放共赢战略受到各方的高度评价。中国提出的泛亚洲铁路、孟缅中印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等建设计划,都有充足的资金支撑。加上正在拟议中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银行等,开放性的融资渠道也正在形成。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牵活力四射的亚太经济圈,西系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沿线国家经济互补性强,在交通、金融、能源、通信、农业、旅游等各领域开展互利合作的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为中亚地区提供一个东出的通道,为中亚打开一扇对外交往的新窗口。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金中夏

  进出口银行将进一步加强对沿线各国的市场调研,紧密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元化融资需求,不断优化金融服务结构,综合运用多样化金融工具,提供更切合实际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同时,也希望与沿线各国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对话与合作,完善与创新金融工具,提升服务能力。

  ——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行长李若谷

  (古韩整理)

共(5)页 首 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末 页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