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综合类 > 正文
中经搜索

欧盟全球清洁技术领导者地位面临挑战(下)

2014年02月28日 14:06   来源:中国经济网   

  合理的国家援助  

  为了达成此目的,欧盟委员会在起草《新能源和环境保护国家援助指南草案》第三稿和最终稿时,引入了一个强有力、更具竞争力的补贴计划,并已征求公众意见,最终的指南将在7月颁布。除此之外,他们还将列举出允许成员国向可再生能源厂商提供何种形式的资助。这种做法旨在减少欧盟内部能源市场扭曲现象。 

  然而,对于欧盟委员会的做法,可再生能源产业界并不满意。问题在于实施更具竞争力的补贴计划有风险,偏离了国家援助的重心:补贴支撑新兴技术来降低成本,并把其放入开放的电力市场中进行充分竞争。最终,可能会导致新兴技术间相互竞争。 

  海上风能和太阳能光伏是两个可能失去保护的“候选人”。欧盟委员会对于成熟技术的定义是,运用该技术生产的电力至少占欧洲的1%-3%。成熟技术将引入基金竞争性投标。虽然太阳能光伏目前已经达到3%的标准,但是在区域分布上却存在较大差异。此外,太阳能行业指出,太阳能光伏由很多不同的技术组成,未来应优先降低成本。 

  海上风能利用预计到2020年占到能源构成的3%,但是其成本仍高于陆地风能利用。这意味着,陆地风能利用项目总会在竞争性招标中胜出。针对这一问题,欧盟委员会曾引入一个条款,要求成员国必须明确从竞标中受益的新能源技术数量。但是,业内人士指出,迄今为止的经验表明,只有列出具体的技术方案,才既省钱、又高效。荷兰曾经有一个可再生能源支持方案,设立了一个海洋风能支持项目,很多人认为其给欧盟委员会带来了灵感。 

  欧洲电联接受了欧盟委员会这一新的、更具竞争力的方法。欧洲电联一直呼吁,2020年后结束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支持。今年2月3日,欧洲电联通过了一个新的宣言,呼吁在欧盟范围内采用更多的方式,“以成本效率、竞争力为依据重新调整能源政策”,希望通过创新和研发支持不成熟的技术,并使欧洲排放交易计划成为低碳发电投资的关键驱动因素。 

  可再生能源主管部门认为,在控制预算的同时,应通过竞争性投标来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例如,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引领者,已从2000年初仅百分之几的新能源份额发展到目前21%的水平去年也一直坚持其发展目标,安装了新的太阳能光伏。通过引入有上限的动态市场补贴:加快市场增长,并降低补贴上限。 

  产业界认为,并非在所有情况下,可再生能源仅是消费者唯一或者主要的负担。在最近开展的一项工作中,欧盟委员会指出,他们并不去指责较高的能源价格——国内税收才是罪魁祸首。于是,还需要考虑一些补贴:欧盟委员会从未公布的一项统计数据草案显示,化石燃料一年为260亿欧元,核能一年为350亿欧元,可再生能源一年为300亿欧元。 

  适合产业发展  

  所有这些补贴和支持计划造成欧盟内部能源市场的扭曲,这应是今年计划“解决”的问题。现实中,虽然已经取得进展,但是成员国还没有完成其国内市场自由化或者与其他国家市场进行融合的一体化进程。可再生能源将在一体的、内部联系的欧洲市场中收益巨大。 

  恢复欧洲能源计划(EEPR),是一个投入4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资金发展战略能源项目。该计划指出,在跨境合作、冗长的许可程序和很难获得长期资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造成海洋风能利用和相关电网建设项目在挣扎中发展的原因。 

  但是,可再生能源还不适合市场需求,同样是一个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比如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其具有不可预知性。如果不继续迟延,当前欧洲电力市场交易最快需要一天才能完成。 

  欧洲电联指出,“成熟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应当与其他电力生产商一样,承担同样的责任,至少应关注平衡相关义务以及负担电网连接成本。” 

  可再生能源供应商指出,他们能够提供体系化服务,例如太阳能光伏能够提供控制电压的无功功率,但是他们需要完成日内交易以及按照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去平衡市场,做好他们的市场份额。 

  可再生能源投资最终仍取决于决策者的推动力,帮助建立一个商业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欧盟委员会并没有提出新的2030年国家可再生能源目标;尽管欧盟在2020年有望超额完成其制定的20%的目标(很有可能达到21%)。 

  2020目标作为国家目标,为当前欧洲120万名新能源从业者创造了四分之一的就业机会。在未来几年,还将产生30-4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与传统能源的生产过程相比,新能源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但是,没有明确制定2030年的目标,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新能源产业的风险很高。从长远来看,资本市场和养老基金不得将资金投资于该产业,但是却需要一个稳定的政策框架去引导相关投资。气候策略组织警告,虽然一些欧洲国家是全球低碳技术发展的引领者,但是2012年仍有40%的太阳能和70%的风能在欧洲之外装机。 

  SolarWorldNitzschke相信,欧洲可以凭借产品质量优势,进行市场竞争。他解释,欧洲生产太阳能光伏电板的自动化程度比中国高,这意味着其使用寿命会更长(20-30年)。 

  正是基于这种类型的竞争力,欧洲需要去巩固在清洁技术的全球领导者地位。对于欧洲来说,其面临的一个挑战是,确立一个符合成本效益的2030年气候和能源框架,国家支持也应包括在内,去培育、而非清理,维持欧洲在清洁能源技术领域的领导者地位。(完) 

  相关链接 

  欧盟全球清洁技术领导者地位面临挑战(上) 

   译自:2014年2月13日 【荷兰】http://www.energypost.eu  

    编译: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毛涛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中国经济网-国际频道-国际IT行业资讯”       

 

 

(责任编辑:勾雅文)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欧盟光伏大门或将继续关闭    2015年07月21日
  • ·欧盟再启对高通公司反垄断调查    2015年07月21日
  • ·欧盟6月份通胀年率下降0.1%    2015年07月21日
  • ·欧盟将进一步严格碳排放标准    2015年07月20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