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俄罗斯科学院新领军——福尔托夫(图)

2013年07月12日 13:52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12日讯 2013年5月29日俄罗斯科学院召开全体大会,选举67岁的副院长弗拉基米尔·福尔托夫院士为新任院长。福尔托夫在第一轮投票选举中就以超过半数的776票击败另两位候选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若列斯·阿尔费罗夫院士和同为科学院副院长的亚历山大·涅基佩洛夫院士。这是俄科学院22年来首次更换院长。

    然而6月27日,就在福尔托夫当选新院长还不满一月,俄联邦政府就通过了一项关于改革俄罗斯科研机构的法案,要求对俄罗斯科学院体系进行大幅调整,此举令俄罗斯学术界深感意外和震惊。此举同时也把俄罗斯科学院的这位新掌门推上了风口浪尖。

    根据该法案,在俄罗斯现有的6个国家级科学院中,建筑科学院、教育科学院和艺术科学院仍然保留,俄罗斯医学科学院和农业科学院将并入俄罗斯科学院。其次,为使科研人员专心从事学术研究,俄罗斯科学院将不再对其财产、公共事业及其他本不属于科学研究的行政事务进行管理。其动产和不动产均交由政府专门部门管理。第三,部分科研院所将从科学院剥离,交由另一政府专门部门或相关部委管理。同时,取消通讯院士的评选,三年内暂停新院士改选。

    因此,福尔托夫能否协调各方利益,带领俄罗斯科学院走上复兴之路,不仅是俄罗斯各界,也成为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

    德高望重的科学家

    福尔托夫于1946年1月23日出生在莫斯科州诺金斯克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母亲是教师,父亲是空军中校工程师。196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大气物理与空间技术系空气动力学专业。作为物理学家,他发表过500多篇论文,另有30本学术专著被译成外文;作为教授,他桃李天下,培养出10位博士和30位副博士(前苏联学位体系有别于西方,大学学制五年,毕业即获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获副博士学位,获副博士学位者须有五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后方可申请博士论文答辩)。福尔托夫1991年当选苏联科学院院士,同时还被英国皇家工程院、美国国家工程院、欧洲科学院、法国科学院、国际宇航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并在诸多国际知名学术机构任职,多次获得国际大奖。

    福尔托夫于1971年通过了他名为《关于核动力火箭发动机研究》的副博士论文答辩,并于1976年通过了关于“等离子物理与强冲击波物理学研究”的博士论文答辩。他所研究的电磁脉冲和激光脉冲对发展工业能源、航天物理、受控热核合成技术、火箭发动机等尖端学科有着特殊意义。他在科研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十分丰富:主持研制了并行巨型超级计算机,领导完成了苏联“韦加”号自动行星际站整套设备的研制和一系列卫星、航天器的在轨防碰撞研究。他还率领团队探索出在电磁影响下能源设施稳定性的测试方法,并为俄未来导弹防御装置的开发进行了大量专题研究工作。当前他所从事的“强非理想等离子体”的开拓性研究,是为国际空间站中俄罗斯负责的“等离子体晶体”试验奠定基础。

    作为俄罗斯科学院名符其实的一位“老人”,福尔托夫在俄科学院从研究生成长为副院长,对科学院的一切了如指掌。他不仅是一位科学家,还是一位极具组织才能的管理者。曾担任俄联邦政府副总理、国家杜马科技委员会副主席和科学技术部部长的特殊经历,使他谙熟政府在科技领域的运作机制。因此,无论在俄罗斯学术界还是政府内部,福尔托夫都是容易被各方接受的人选,在协调各方利益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引领俄罗斯科学院走向改革与创新

    1991年底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历了持续的经济衰退;政局不稳、社会动荡,导致科技人才大量流失,科技发展几乎停滞。本世纪初,国际原材料价格的不断攀升,给资源出口色彩浓重的俄罗斯经济带来转机,俄政局亦因经济的改善日趋稳定。然而,严重依赖资源出口型的经济存在着巨大风险,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科技创新业已在俄精英中形成共识。

    俄政府在《2013-2020年国家科技发展纲要》中指出,将用7-8年时间解决:1.基础科学研究成果不足;2.企业对参与科技研发的兴趣淡薄;3.由于90年代国家对科技支持不足等历史原因,造成青年科技工作者流失及人才断档,缺乏能留住人才的竞争条件;4.科学研究缺乏国际交流与合作;5.科学研究物质条件落后等一系列问题。

    作为国家最高科研机构的新掌门,福尔托夫在为国家经济发展创新提供科技动力的道路上任重道远。他首先要解决俄科学院自身长期积累的一系列难题。

    首先,作为重中之重,福尔托夫必须使俄科学院平稳地度过这次改组风波。根据此次俄科学院改革法案主要倡导者之一、俄教育科学部部长利瓦诺夫的诉求,改革后有可能成立一个隶属于教育科学部的专门科学委员会,由成绩突出、年富力强的在职学者组成,负责国家基础科学工作的管理。这一管理模式的付诸,意味着俄科学院将不再统揽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也就打破了其自1724年成立以来近三百年所形成的固有格局,直接导致科研重心向高等院校倾斜。俄政府已将6月27日通过的这份改革法案提交国家杜马,只要获得通过,这一法案就会成为必须无条件执行的法律。因此,福尔托夫如何与俄政府、立法机构进行周旋,以最大程度地保护俄科学院的利益将是他当选俄罗斯科学院新院长后的头号难题。

    第二,解决科学院去边缘化问题,强化其在俄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虽然在前任院长奥西波夫的努力下,科学院作为国家基础科学研究的第一平台得以继续存在,但仍有不少学者认为它早已变成臃肿的官僚机构,挥霍资金而不思变革。利瓦诺夫部长曾在一次公开会议上批评科学院是一个“暮气沉沉”的商业机构,不能给科学界带来任何有益的东西。为此,俄科学院亟待通过改革摆脱被边缘化的尴尬地位,由“存活”迈向“发展”。

    福尔托夫认为,俄科学院应成为“国家的创新中心”和“经济上的思想发生器”,积极参与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他呼吁促进国家对基础科学的资金投入,强化科学院分院所起的作用,扩大包括财权在内的分院权力。他主张让科学院成为国家科研的“增量”中心,拓宽科学院活动范围;寻求实用科学与国防科学一体化的新形式,通过成立联合体、虚拟合作院所及项目合作等方式加强与高校的合作。

    第三,完善管理体系,克服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

    福尔托夫本人并不否认,与西方科学家可以全天候不受任何干扰地从事科学研究相比,俄罗斯科研人员和科学团体的有效时间都被撰写毫无意义的总结报告和处理堆积如山的文件所占据。

    为此,福尔托夫表示需要对科学院进行机构改革。他认为领导干部轮换制是与官僚主义和不作为现象斗争的有效措施之一。每个人都应该清楚,职位并非一成不变,无所作为的人会被取代,管理者也可能变为被管理者。

    此外,为了提高执行力他还主张缩小基层科研人员与院领导层间的“距离”,召开全院会议讨论重要问题以增进交流、避免误解。

    第四,重树行业声誉,解决人才不足问题。

    目前俄罗斯科学院仅有14%的学者年龄在30-39岁之间,半数以上人员已近退休。大量科研人员由于职业前景黯淡、晋升空间狭小而外流到私营企业或他国科研机构。高水平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的严重匮乏是俄科学院发展停滞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重塑行业声誉,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福尔托夫主张大幅提高科研人员工资、津贴和退休待遇,切实解决住房福利等问题;创造一流的科研环境,同时实行科学的人才培养制度,以增强年轻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积极性。

    第五,加强与媒体沟通,加大宣传力度。

    由于自上而下的意识形态形成久远,俄科学院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脱离现实、远离媒体视线的“象牙塔”。人们从报道中看到的都是“半倒塌的办公楼、瓜分实验室以及设备仪器匮乏”等负面信息,而关于其科研成果、发展目标等信息却鲜见报端。因而关于该机构“已经老朽”,成为“超级垄断者”的攻讦层出不穷。

    福尔托夫在接受俄媒采访时表示,在他带领下的科学院将与时俱进,敢于向新闻记者和全体公民介绍俄罗斯科学院的职能和工作内容,他将努力使科学院变得更有活力,从容地对待各种质疑。经验告诉他,即使与蓄意反对者也能找到共同语言。只要了解了真实情况,人们一定会改变对科学院的成见。

    福尔托夫的改革思维

    福尔托夫是一位坚定的改革者,他不仅在学术研究方面眼光超前,对整个科技发展也有独到的见解。

    一、越是在社会经济变革期,越需要支持科技发展的强有力的措施。

    早在2005年,鉴于俄罗斯的经济形势,有人提出等经济发展了再加大对科研的投入,福尔托夫坚决反对,称这是一种目光短浅的行为。历史证明,越是在社会经济变革时期,越需要支持科技发展的强有力措施。创立了俄罗斯科学院和俄罗斯第一所大学的彼得一世就是如此。福尔托夫说,俄罗斯的一些大学都是在困难时期创立的,即使在卫国战争年代,国家对科学院的投入不仅没有减少,相反还增加了20%。而德国科学的无为改革却导致了科学大国的衰落。时至今日,这一发达国家仍在努力提升自己的科学水平。可见,要毁掉一个国家的科学只需要4-5年的时间,而要创建它则需要2-3代人的努力。

    二、科技落后会导致贫穷和混乱。

    福尔托夫认为,自然资源的多寡与一个国家的强弱没有直接关系。当今世界取得巨大成就的国家恰恰是那些几乎完全没有矿产资源、却建立起强大科教体系的国家,如德国、英国、日本、比利时、荷兰及北欧等国;反之,一个自然资源丰富而科技落后的国家必将走向贫穷和混乱。因此,尽管俄罗斯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丰富,科技发展却不能偏废。

    三、科技发展的未来并非仅仅取决于政府直接补贴的力度,更取决于工业对科技成果的购买需求。

    福尔托夫认为,在俄罗斯80%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由非国有经济创造的条件下,必需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吸引私有资本对科技领域的投资,出台有助于落实创新机制的规定。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羡慕中国政府对科学院的扶持政策,对中科院与联想控股共建中国科学院联想学院的创举深表赞许,认为此举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和对科研的融资。他希望在这方面能借鉴中国的经验,寻找适合俄罗斯科学院的发展之路。

    此外,福尔托夫在自己的竞选纲领中还提出了其他一些改革新主张,如科研经费竞争化、工资与科研成果在国际上的认知度挂钩、允许年轻学者流动、与国际科学一体化等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福尔托夫的思想理念及其针对科学院的改革措施中我们也许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科技发展与创新永远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要振兴国家、发展科技,就要进行经济创新和管理创新,需要有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战略,需要有政策和立法方面强有力的支持,更需要有适合本国国情的切实有效的改革发展措施。(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俄罗斯研究室)

    

(责任编辑:杨海洋)

·6.7亿罚单:被删邮件露马脚
·菲方射杀台渔民视频曝光
·苹果被挤出中国手机市场前5
·恒天然被曝含肉毒杆菌
·金正恩姑妈80天未现身
·我养老保险缴费率是美2.4倍
·欧盟九成光伏市场留给中国
·GSK在华团队大换血
·进口车市场价格垄断重灾区
·金正恩26岁妹妹任劳动党要职
·美国政府冷对底特律破产
·GSK4高管被抓 1疑接受性贿赂
点击进入国际频道     环球24小时简报 驻外记者报道集 观察与借鉴 国际IT行业资讯  视说“新育” 
·国际经济     中国与世界 | 全球时事 | 专稿独家 | 国际经济 | 投资环境 | 跨国公司  | 滚动
·环球博览    文娱前沿 | 视觉艺术 | 世界趣闻 | 海外看中国 | 军事科技 | 环游世界 | 博览周刊 
·世界文明    当代观察 | 历史回眸  | 大国崛起 | 以史为鉴 | 文明图说 | 人文风物 |  博阅 |  新知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