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际经济频道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综合类 > 正文
中经搜索

兰加在首届金砖国家经济形势研讨会上发言(全文)

2012年12月04日 17:15   来源:中国经济网   
    

 

    由经济日报社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的“首届金砖国家经济形势研讨会”于2012年12月4日在京举行。图为南非驻华大使兰加发言。(中国经济网记者王耀峰摄)


    尊敬的中国经济日报社社长先生、财政部的副部长朱先生,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同事,其他各位大使,外交官,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此次首届金砖国家经济形势研讨会。

    举办这次会议恰逢其时,因为我们现在马上要在南非举办第五次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我们这次峰会的主题是“金砖国家与非洲大陆:发展、融合与工业化的伙伴关系”,反映了南非对非洲大陆转型的一系列承诺。世界银行、IMF和其他国际机构都认为南非是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引擎。虽然经历了经济危机,但是南非经济有非常好的多样性和广泛性。除一两个地区仍然不稳定外,很多非洲大陆国家现在已实现了经济稳定增长、高速发展。非洲国家之间的合作,比如银行、金融、贸易、投资等,使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为金砖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打开了新的大门、提供了新的机会。

    南非和其他四个金砖国家相比,GDP增长速度并不是很快,但是我们国家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然非常重要,在推动未来非洲大陆经济增长方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政治、经济、其他非洲国家之间的联系,以及我们在其他与非洲相关的重大项目中所起的重要牵头作用,将为金砖国家与非洲之间的合作起到重要作用。在全球金融危机下,各个国家经济发展困难,经济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在继续。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金砖国家经济增长依然非常强劲,投资和贸易继续发展,金砖国家之间的投资和贸易持续发展。

    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南非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不断发展,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南非最大的贸易伙伴,而南非已经成为中国在非洲大陆的最大贸易伙伴,刚才前面的发言嘉宾已经讲到了这一点。

    金砖国家发展非常快,特别是我们建立了一系列的相关合作机制。不过我们不能就此满足,要持续创新,找到新资源,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非常欢迎新项目,比如建立一个金砖国家发展银行。我们希望在未来峰会中,就是明年3月份的峰会中,我们能够进一步实现这个目标,就是建立金砖国家发展银行。

    最后,我想再次表达我们的感谢,向经济日报表示感谢,感谢您组织这样一次会议,邀请我们参加,我们希望您在未来工作中取得成功,取得顺利,非常感谢大家!

 

    首届金砖国家经济形势研讨会专题

(责任编辑:郭彩萍)

·6.7亿罚单:被删邮件露马脚
·菲方射杀台渔民视频曝光
·苹果被挤出中国手机市场前5
·恒天然被曝含肉毒杆菌
·金正恩姑妈80天未现身
·我养老保险缴费率是美2.4倍
·欧盟九成光伏市场留给中国
·GSK在华团队大换血
·进口车市场价格垄断重灾区
·金正恩26岁妹妹任劳动党要职
·美国政府冷对底特律破产
·GSK4高管被抓 1疑接受性贿赂
分享到:
延伸阅读
点击进入国际频道     环球24小时简报 驻外记者报道集 观察与借鉴 国际IT行业资讯  视说“新育” 
·国际经济     中国与世界 | 全球时事 | 专稿独家 | 国际经济 | 投资环境 | 跨国公司  | 滚动
·环球博览    文娱前沿 | 视觉艺术 | 世界趣闻 | 海外看中国 | 军事科技 | 环游世界 | 博览周刊 
·世界文明    当代观察 | 历史回眸  | 大国崛起 | 以史为鉴 | 文明图说 | 人文风物 |  博阅 |  新知
商务进行时
商务地带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